这几日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够厉害?同时,脑海里也回旋了一些人,一些事。
比如说:我的妹妹,小的时候读书并不好,但她后来学裁缝,属于慢工出细活的那类,所以一直干得不错;孩子们长大一些以后,她放弃了做裁缝,每天在院子里、公园里跳广场舞,但常常是领舞,水兵舞视频发给我时,我看到了她脸上的那份宁静、执着和美。我觉得妹妹很厉害,她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
工作的单位有一位同事,50多岁的大男人,“两学一做”以来,不仅认真地抄党章党规,而且该背的背,该答题的答,毫不含糊,在心态不一的众党员中表现突出,我就很佩服他,感觉他是一个值得尊敬的人。
我还有一位在高校教书的姐姐,读书甚多,常常仗义执言,对我的劝诫也特别多,她会告诉我读什么书,告诉我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过的人生。虽然我对她的话也不一定完全相信和付诸行动,但我佩服她,为她的“有话就说,不作,不委婉,真诚和义气”。
我喜欢韩红,歌唱得那么好,虽然身材有些夸张;我喜欢李玉刚,一袭白衫,“玉”气临风,舞台是他的,江湖是他的,因为他执着并不断突破,孑孓行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我还喜欢刘德华,挑战人生参演电影百部;喜欢齐白石,用半年的时间抄一本《芥子园画谱》;喜欢意大利音乐家威尔,80岁还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喜欢村上春树,为了写小说,关掉了自己喜欢的、收入破丰的爵士乐酒吧。
人生充满选择。站在每一个站台,你可以选择上车还是返回,可以选择向南还是向北,可以选择开心地启程或者伤感地落泪……我也一样,常常为选择所困扰,为走路时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为说话是轻声还是大声,为教育孩子时是严厉还是温柔,为珍贵的时间段是读文学书还是读历史书,为锻炼的时间是安排在早上还是晚上,包括我的职业选择应该是文学还是心理还是行政……这些选择,让我长期纠结徘徊,终于忍无可忍,终于在书中遇到了稻盛和夫。他说:你得去做,得在现场。在风靡全球的《活法》中,他讲述了自己在工厂现场跟踪钢板总被烤弯的事情,通过呆在现场地观察与思考,他找到了解决钢板变弯问题的办法:即在合适的温度时加一个压力进去。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流程,如果不守在现场,断难发现,或者要再迟更多年发现。
我一直在思考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稻盛和夫提醒了我:先沉下心来,跟着心走,先脚踏实地去随心而做一些事情,也许解决的办法就在脚尖、脚板底下。听说过当下互联网创业最流行的“精益创业”和“最小化可行产品”理念吗?通俗点讲,就像我们每天用的各类软件,一年四季有各种更新出来。它们的厉害之处在于,首先用最少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被制作出来并投入市场,然后根据各种反馈不断优化,从而实现长期占有市场的理想效果。我喜欢这个模式,这也给了我很大启发,也对以前听说过的“事有五六分即可做”的道理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去尝试一下呢?尝试着只听心的想法,尝试着先行动后思考、在行动中思考,尝试着先写完再修改,尝试着先做一些小产品出来再优化、打磨,直至成为伟大的作品。
夏日的午后,我一个人在院子里的花园散步。因为是以锻炼为目的,所以走路的速度很快,但因为穿了高跟鞋,又觉得脚底有些困,所以我在园子里的散步路径就以脚底舒服为原则去走,结果走着走着就发现了一些不同的地面,有木质的、有塑胶的、有平板的、有石子路,走来绕去,我还发现了不同的搭配,就发现自己以前从来没有这样了解这个园子,就感觉到人和人的相处也是这样,你只有来往次数多了,你才能找到合适的时间段约他或者她一起去做什么事,你才知道如何与对方交流更有意义,你才知道如何在这园子里走才会舒服惬意些,一如参加演讲的孩子们,只有背熟了内容才能知道如何演效果更好;一如你掌握了某一项技能,你才能知道如何应对各种突出变化,才能做到在变化中把事情干得更加漂亮……我知道我回到陈规旧条上来了,所谓“熟能生巧”的道理,已是老生常谈,无需赘言了。
但是,又想反问一句:如果不是脚踏实地地去走,我能在繁忙的琐事应对中想起“熟能生巧”这个旧词吗?加一个压力进去就可以把钢板变直不是很简单的道理吗?为什么要冒着高温守在现场才能发现呢?所以当有人说,成功属于那些能坚持的人的时候,我们也都只是点头同意抬头忘啊。为什么你不厉害,因为你手机里的世界太精彩,因为你的朋友圈太热闹,因为你的眼前诱惑太多,因为你无法心甘情愿地选择并坚守在一条越来越孤独的路上……
问心、问梦、问脚尖。
又想起周围的一些人了:有种树的、有写书的、有恋海的、有迷山的、有醉诗的、有忙佛事的,他们都有自己的标签和符号,都是厉害的人。
伽月哲思:你为什么不够厉害2017.6.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