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职场人如果想要去到自己心仪的公司的话,首先要有技术,否则的话一切都是空想,一个没有技术,能力的人哪家公司都不会要的。尤其是程序员,如果没有技术的话是很难去到心仪的公司的话。不过有的时候也不只是,只要有技术就可以了。

二、8年6次跳槽
我的一位多年好友,是985硕士毕业,从事Android开发工作,8年的时间,一直在提升自己的能力,就为了能够去到自己心仪的公司。
8年的时间里看了15个源代码,就想让自己的技术能更进一步。后来觉得自己差不多的时候,就开始往自己心仪的公司投递简历了。
结果在不断面试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过于理想化,因为最后阿里6面的时候被拒绝了,而理由正是因为他跳槽过于频繁,在八年的时间里待了6家公司算下来没有一家公司待的能超过两年的时间。因此面试官认为他的稳定性不是很好,就淘汰了。

的确是现在很多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招聘人的时候,是会各方面进行考察的,并不仅仅是只看他的专业素质,而是各方各面都会进行考察,就像是一个人的随机应变能力,是否稳定等。
因此如果想要去到自己心仪的大公司的话,除了技术,其他方面也需要注意。

对此,有的网友表示,跳槽频繁只是一个借口,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你的技术不过关而已,如果你真的有技术,能为阿里一年赚几亿,你一年跳槽一次,阿里也不会介意你跳槽频繁。

还有的网友表示,的确是现在很多公司不喜欢要跳槽太频繁的员工,认为稳定性不行,很可能培养完之后,就又跳槽了。而且我这位朋友跳槽的确是稍微有点频繁了,算下来每个公司待了还不到两年的时间。

三、跳槽频率会影响职业生涯吗?
其实,我总结下来:只要你的职业生涯是“往上跳”的,尤其是那种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撕裂式成长的,其实没多大影响,大部分公司不会拒绝一个真正厉害的人。
1、我见过一个每年换一次工作的人,毕业第5年做到了副总。
职业生涯是:产品经理、高级产品经理、业务负责人、公司副总。
2、我见过一个平均8个月换一次工作的人。
职业生涯是:大公司Android开发、小公司核心开发(跳槽原因:为了负责更多的工作内容)、大公司A TL(跳槽原因:回归大平台,系统的输出自己之前的技能)、小公司TL(跳槽原因:为了负责更多的东西,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创业公司技术负责人(跳槽原因:某个前领导创业,自己也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大公司B技术总监、自己创业、大公司A技术委员会成员至今。
这个人跳槽很频繁,但是每次跳槽都很有目标并且让自己的能力有不同层次和维度的成长,而且,他能跳槽之后多次回到A公司,说明他一定是能给A公司带来实际业绩价值的,同时人际关系也不错。
他说:他毕业前5年,基本除了吃饭、上厕所和极少极少的睡觉时间,都在工作和学习。
3、我见过一个平均4.5年换一次工作的人。
职业生涯是:大公司A开发、大公司B开发、大公司C开发,然后他感觉自己下次找工作很难了,大龄+系统性沉淀几乎没有+没有管理经验+业务能力不太行。
4、我见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时间是:第一份工作4年,第二份工作3个月,第三份工作半年,第四份工作几个月,第5份工作至今,他说不应该不会主动换工作了。
很多人都会通过求职者过往的稳定性预测下家公司的稳定性,我基本不会这样。动态因素太多了:求职者的能力、岗位匹配度、文化、团队氛围、直属领导、同事相处、架构调整、公司盈利、公司搬迁等等,有关于人的一切都是最难控的。
5、我见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任职时间是:第一份工作几个月,第二份工作1年多,第三份工作2年多,第四份工作4年多,第五份至今。
他的理念是:前期追求高速成长,尽可能去不提供的平台和环境多见识,后期稳定发挥。
所以,控制你能控制的,同时也要拥抱不确定性,有时候第一感觉和眼缘真的很重要。
切身经历,自己联合业务部门确实跟大老板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争取了几个跳槽频繁的员工的offer,破格录用,这几个人入职之后几乎是所在团队最核心业绩最优秀的人,在公司有稳定上升发展,稳定性也不错。
而有些学历和稳定性都很棒、很符合公司录用要求的员工反而业绩表现平平、能力平平。如果你面试的时候对这个人就有疑虑,不妨多考察下,面试那么短的时间内,你都能对某方面有疑虑,那么这个疑虑可能很显现。
有些求职者换工作的原因总是以下这些,要慎重考量:
- 公司和家的距离远,路上时间太长(这些因素都是你入职前就知道的,为什么不考虑好;即使是入职后你搬家了或者公司搬迁了,也是可控制的,你可以搬家呀);
- 司领导有问题(也许你真的点背,每家公司都遇上了不对眼的领导);
- 公司发展不好(也许你真的点背,每家公司都发展不好);
- 没有加薪空间(也许你真的点背,每家公司都不加薪,你其他同事也都不加薪吗);
- 和家人、朋友商量(自己难道连选择什么工作都不能做主吗)
等等等等。
跳槽频繁真的不是最重要的,自己获得的价值和自己输出的价值,才是你的王牌。
也有人说,有些公司就是卡稳定性呀,跳槽频繁的简历就是通不过筛选呀。
我想说:你见过那些跳槽频繁但是确实牛X的简历吗?这些简历HR或者用人部门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只是看这个HR或者用人部门愿不愿意去“给自己找事”走审批。
优秀、负责任的HR和用人部门,是十分乐意去争取这些人才的(即使他们知道这样会让大老板头疼)。
优秀的人总是能识别优秀的人。另外,跳槽频繁的人的出路肯定不止自己投简历求职这一条,都这么努力了,自己肯定也给自己描绘好了终身事业发展蓝图。他们会有很多背书。内推、投资、创业,多的很。
四、跳槽攻略
世人都说:金九银十好时节,现在不跳等啥呢。但是跳槽并不是靠着一时冲动撞出来,需要细心的经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身边的人有的人越跳越舒服,有的人越跳越尴尬,接下来,为大家来讲解一下标准的跳槽动作。
跳槽——准备篇
跳槽的核心是什么?利益最大化!!接下来的所有都是围绕核心展开的
- 为什么选择跳槽?
公司对你不好么?公司的网络不好么?工资太低么?还是公司是否能为你继续带来升值(不是升职)
1.温饱出现问题,温饱是社会主义最基础的生存需求,如果不能保证自己作为无产阶级温饱的权利,请果断离开
2.做的事情是否有价值,无论是对自己升值或者对行业而言很牛X的产品,如果都不是的话,请考虑,其中的升值是多方面的需要自己取舍,虽然我们身处技术行业,但是技术不是唯一对我们有价值的,行业背景,管理经验,流程管理,学习大牛吹牛,都是作为一个职场人值得去关注的事情,这个不像技术,学习到了一种解决方案或者知识点,属于认知和视野的升级,比技术更有价值。适用于发展中的年轻人。
3.公司是否有盈利趋势,在19年,资本市场不再火热,能否盈利,是我们也是资本是否继续支持公司的重要参考维度,今年倒闭的公司诸多,可以未雨绸缪,现金流充盈的可以暂时不用担心。没错说的就是创业公司的你们。
4.机会,对于职场比较资深的你,不会再像第二点中的年轻人,渴望公司给予自己的价值提升,更渴望的是公司能否给予自己足够的支持和空间,做更多有价值有意思的事情,为公司带来更多的价值,完成进一步突破,好拿去吹牛,当然真正的大牛也不会看这个文章,这是个告诉即将成熟的年轻人,如果亟需一个好的机会完成自己的蜕变,证明自己,这个机会如果在当前公司遥不可期或一再的晃点你,请考虑
5.公司极度不靠谱,以压榨员工为乐趣,请你及时离去,因为他们的战术就是,压榨一批换一批,成本降低到最低,公司利益最大化,最不能忍的是,出尔反尔,出尔反尔,出尔反尔,说起来就来气!!!!哼!
以上五条,不分高低,当发生矛盾,请坚持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不一定是薪资,温饱,还有可能是梦想或者彻底改变自己的机会(这是说给年轻人的,老年人就不要掺和了,被坑的不够惨么),当然可能是坑,但是放心,“尽人事听天命”会来安慰你受伤的心的,真的会好很多
最后,如果当前没有更好的机会,请维持现状,自己充充电,找找马,不要为了跳而跳,更不要裸辞,特别是今年经历了疫情,不要太任性,会感冒的
- 了解当下形势:
大经济环境如何,是14年的火热还是20年的寒冷,这个是关系到跳槽的难度和竞争压力,在14年的大环境下,公司从来不缺钱,缺的就是人,无论水平高低,找一个行业水平薪资的工作完全压力不大。
但是在20年的形势下,很多公司纷纷倒下,裁员转型,用人单位少了,市面的求职者多了,供完全大于需,公司要求提升了很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而且涨薪的幅度被压缩,甚至只能平薪,这是现状。
对于2-3年工作的经验小伙伴,如果不是被裁,尽量减少走动,不要放弃充电,当然有好机会也不要放过,特别强悍的请随意,让你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
毕业生建议考研(本人对研究生有特别的执念)。工作稍长的,其实跳槽压力不大,不会没人要,只是薪资能否接受,平台,岗位是否更好的问题,性价比不高的不建议任性走动。
- 明确利益优先级
薪资,平台,空间,梦想(白眼)
那些更符合你当前利益,做一个先后排名,做选择的时候,总归需要权衡的
非专业建议如下:
年限:
- 5年内,平台 >=成长>薪资 梦想去死
- 2. 5-10 空间>=薪资>未来规划 梦想可以回来
- 3. 10年以上的,请点赞留言转发
平台对于初期的同学,是很好的积累过程,除了专业技术以外,对于职场认知,视野,流程,良好的人脉都是以后相当大的财富,这里的平台,不一定是BAT这么大的公司,可能是中小公司,作风优良,离职率低,开放,人性化,公司战略清晰,已经盈利。
公司规模:
- 50以内的公司大家尽量远离,不稳定因素太多,良好盈利的除外,
- 200人以上的公司,可以了解一下,这个规模的公司一般处于上升期,而且公司内也会不 乏一些优质的领路人,而且个人的升值空间比较大,不靠谱的也多
- 1000上人的公司的不了解
- 上万人的一般是上市公司,看薪资和部门,行业,是否符合自己预期,此类公司体系完整,升值评级有点难度
最主要是公司能盈利,盈利,盈利
自我评估:
- 核心竞争力:专业知识深度广度,最具竞争力的项目经历,
- 其他竞争力:学历, 年龄 ,背景,扩展,软技能
- 当前处境
核心竞争力是跳槽最大的筹码,这个最考验功夫的,需要积累。
当工作中被分配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时,应该兴奋起来,这个玩意儿是你彰显竞争力的最佳筹码,迎难而上是最快积累的方法,价值的量变到质变,一定是经过类似的反反复复的折磨,这些实战中的硬仗不是jvm,数据结构理论知识所能比拟的,如果能够融会贯通,实战与理论水乳交融,那就更完美了,知识体系也是如此搭建起来的。
理论知识:
(1).Java
JVM
- JVM 工作流程
- 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
- 方法指令
- 类加载器
- 垃圾回收 gc
Object
- equals 方法
- hashCode 方法
static
final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异常处理
内部类
多态
抽象和接口
集合框架
HashMap
- 结构图
- HashMap 的工作原理
- HashMap 与 HashTable 对比
(2).Android
Activity
- 生命周期
- 启动模式
- 启动过程
Fragment
- 特点
- 生命周期
- 与Activity通信
Service
- 启动过程
- 绑定过程
- 生命周期
- 启用前台服务
BroadcastReceiver
- 注册过程
ContentProvider
- 基本使用
数据存储
View
- MeasureSpec
- MotionEvent
- VelocityTracker
- GestureDetector
- Scroller
- View 的滑动
- View 的事件分发
- 在 Activity 中获取某个 View 的宽高
- Draw 的基本流程
- 自定义 View
进程
- 进程生命周期
- 多进程
- 进程存活
Parcelable 接口
- 使用示例
- 方法说明
- Parcelable 与 Serializable 对比
IPC
- IPC方式
- Binder
Window / WindowManager
- Window 概念与分类
- Window 的内部机制
- Window 的创建过程
Bitmap
- 配置信息与压缩方式
- 常用操作
- BitmapFactory
- 内存回收
屏幕适配
- 单位
- 头条适配方案
- 刘海屏适配
Context
SharedPreferences
- 获取方式
- 架构
- apply / commit
- 注意
消息机制
- Handler 机制
- 工作原理
线程异步
- AsyncTask
- HandlerThread
- IntentService
- 线程池
RecyclerView 优化
Webview
- 基本使用
- 加载优化
- 内存泄漏
因篇幅原因,在这里就展示部分知识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上一篇《终于熬出头了!在Android第4年15K直涨30K,全靠它》获取。
从底层到应用层到架构,梳理一下自己当前的水平,确定一下自己知识深度广度。
深度:知其然也要知道所以然,通晓原理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提高知识深度的技巧就是琢磨为什么,怎么做的?如果每当碰到一个新玩意儿,就深究一下,想不提升都难,想知道为什么,怎么做的答案,方法千万条,思考第一条,过眼不过脑,面试两行泪。
广度:知识盲区少,见多识广,任何一个名词,能说个一二三,当然不一定任何特别精通,但是走位大脑里面的索引,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会少走很多弯路。
提高广度的技巧,多接触,多了解,知名的博客,看看最新的招聘要求,可以了解到一些比较新的技术走向,比如Framework,NDK、flutter等,提供了很多有意思,颠覆常规的思想和做法,大家有好的推荐也可以留言提出来;
多学习一些其他语言,领域的知识,也很好的扩展机会,比如python中很多有趣的玩法,nltk的ngram算法,selenium工具,xpath,协程编程。
另外一些基本的概念也要了解一下,比如拜占庭问题,状态一致机,CAP,逻辑时钟,装逼或者防被鄙视必备,有时间作者也会整理一下。另外机器学习的贝叶斯,回归等算法,虽然我连公式都搞不清,但心里多少有点概念,知道干嘛用的,这不在最近的数据清洗就用上了。脑子比较闲的话,琢磨一下如果用java来实现,怎么玩会更有意思。
最佳项目:
你投入最多 效果最好的一个项目经历,代表了个人的最高实战水平!
在面试过程中,最佳项目讲解及提问环节是少不了的节目,既然是代表个人最高水平的项目,面试官通常做法就是看思路,扣细节;
而你的准备工作就是将项目的各个细节琢磨清楚,为什么选择方案A,方案的优劣点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技术,有没有更好的思路,未来期望做出什么水平,怎么达到等等。
这些都是需要日常不断复盘,去思考积累的。如果在这个环节你感动不了我,那基本也就够呛了
数据指标:QPS TPS ,总数据量,压测场景,压测指标,以及在行业内的水平
项目介绍: 总体架构,核心功能,最具价值方案 ,what 是啥?why为什么选择这个方案? how如何更进一步?
这些是在面试过程强有力的话题和论据,一定要严谨,同时对于这些数据如何进一步提升的思考,是个人最有利的加分项,也是很好的学习机会
年龄:
跟个人规划有关,俗话说什么年龄干什么事,30岁之前深耕技术,30岁之后偏向管理,35岁之后很多人在技术上无建树,完全走向了管理道路,35岁做技术的要么是技术有成就,要么作为技术leader,管理3,5人,最尴尬的就是和小自己半轮的年轻人拼绩效,当然转管理也是很长路,不是一年两年能完成的。
这一段只是简单吐槽一下,不具参考价值,个人规划为主
当前的个人处境:
首先希望大家能正视在职场的起起落落,这是正常现象,跳槽可以解决问题,但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正如马爸爸说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被奚落,被刁难,背黑锅,都是职场的常规操作,适当保持一点阿Q精神是调整情绪心态的好办法。
职场本质是利益,没有什么对错,事情没有做好,屁股没有擦干净,还是要先复盘自己,再琢磨别人,做一个严谨大方有担当的人,总归是招人待见的,抛开其他因素(如人际关系,组织调整)。
如果当前做的工作,确实在为自己的升值添砖加瓦,跳槽可以缓一缓,无事可做或者公司碰到天花板,导致做的事情越来越糟糕,且不补强(招纳更有力的人才),可以考虑跳槽。
不足及如何补强:
1.理论知识偏窄,偏浅
2.项目中规中矩,没有值得深挖的地方
这两点如果平时没有意识到,临时的补强都是徒劳,每经过一个项目或者产品迭代或者线上事故,都有进行阶段性复盘,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当初为什么这么设计,是否真的有必要这么设计。
不断的去问问自己的脑子,为什么,问到它怕为止,怂为止,你会发现,很多情况,大牛说的不一定对的,书上说的不一定对,想当然的不一定对,这就是自己方法论诞生的过程。
但是不要因为这些问题就否定这些大牛或者书籍,多琢磨自己才是成长的捷径。再说到面试攻略,面试题集锦,建议大家多看,死记硬背挡的过一面,抵不过二面,要动脑子琢磨思考的,原理是什么,怎么用代码实现,有哪些细节。
在回答同一个问题时,你能把别人没有想到的阐述出来,已经很了不得了,不要太迷信面试题集锦,始终只是提升自己的一个工具,可以是良药也可能是毒药,照本宣科给自己挖坑的不在少数。
3.个人学历硬伤
学历硬伤确实导致很多好机会擦肩而过,鼓励在校的专科生升本,或者考研,毕业的同学起码读一个在职本科,投资自己,有益无害,另外要为自己背书,学历不够,能力来凑,参与一些开源项目,或者自己做一些不错的技术研究,写一些项目,很多时候面试官很感兴趣,乐意去聊聊,为自己加分不少,脑子是个好东西,鼓励大家多拿出来耍一耍
跳槽——技术面试篇
1.自我介绍:
毕业院校,从业经历,主要罗列工作经历及主要做的事情,如果太多的话就挑几个突出的公司,每个经历控制在3句话介绍,一般总体3分钟内介绍完毕,不要太啰嗦,语速适中,态度温和。很多面试官见你的时候才拿到你的简历,这三分钟其实是给他看简历用的
技术面环节中,一般通过项目的一些技术点,引入到纯技术的面试环节,这种面试方式对于双方会比较舒服,更像一个热身运动,引导面试者进入状态。二愣子面试官,上来就是理论面试,完全不顾及面试者本身的情况,上来一顿操作,转身就被投诉了。
2.聊项目:
也就是展示你的最佳项目经历,这个阶段,是面试官考察你对于项目的理解,投入,思考 ,技术方面侧重编码,设计等实战能力,个人认为实战价值大于理论水平
项目表述,首先先介绍一些项目背景,整体的架构设计,分为几个模块,自己负责哪个模块,核心功能是什么,陈述完后,等待面试官的问题。
有经验的面试官有自己的套路,比如直接抓重点,难点,疑点,或者问东问西,无关紧要的,冷不丁抛给你一个问题,让你懵逼, 很多时候面试官致力于一些细节来求证你在项目中的价值和真伪,夸大的一些数据或者不懂装懂的的辨别方式就是,*抠细节抠细节*****。
因此对于简历中描述的项目数据实事求是,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
自己是否管理团队,团队规模,坚持实事求是,避免给自己挖坑,然后又圆不回来!!!另外有些面试官的关注点比较奇怪(跟你前期的项目表述有关,使他的关注点偏离),这种情况,要适时的把他拉回来,把话题往自己优势的环节或者问题引导,转移注意力,引导其进入自己擅长的模块中来。
新鲜感,给面试官展示不一样的思路想法,可以让面试官更加开心,说一些平常比较深入的操作,告诉面试官,人家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好同学,跟那些背面试集锦的不一样。
3.面试官关注点:
总体设计是怎样的,难点是什么,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这么解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最后的成果是什么,你做了什么?是否足够有有价值
4.面试者关注点:
阐述自己的大局观,发现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技术功底,这就是我的价值,一个项目,聊的愉快的话,可以持续20分钟左右;另外没把握的不要往简历里面写,会被自己坑死
5.理论面试:
(1).Java
JVM
- JVM 工作流程
- 运行时数据区(Runtime Data Area)
- 方法指令
- 类加载器
- 垃圾回收 gc
Object
- equals 方法
- hashCode 方法
static
final
String、StringBuffer、StringBuilder
异常处理
内部类
多态
抽象和接口
集合框架
HashMap
- 结构图
- HashMap 的工作原理
- HashMap 与 HashTable 对比
(2).Android
Activity
- 生命周期
- 启动模式
- 启动过程
Fragment
- 特点
- 生命周期
- 与Activity通信
Service
- 启动过程
- 绑定过程
- 生命周期
- 启用前台服务
BroadcastReceiver
- 注册过程
ContentProvider
- 基本使用
数据存储
View
- MeasureSpec
- MotionEvent
- VelocityTracker
- GestureDetector
- Scroller
- View 的滑动
- View 的事件分发
- 在 Activity 中获取某个 View 的宽高
- Draw 的基本流程
- 自定义 View
进程
- 进程生命周期
- 多进程
- 进程存活
Parcelable 接口
- 使用示例
- 方法说明
- Parcelable 与 Serializable 对比
IPC
- IPC方式
- Binder
Window / WindowManager
- Window 概念与分类
- Window 的内部机制
- Window 的创建过程
Bitmap
- 配置信息与压缩方式
- 常用操作
- BitmapFactory
- 内存回收
屏幕适配
- 单位
- 头条适配方案
- 刘海屏适配
Context
SharedPreferences
- 获取方式
- 架构
- apply / commit
- 注意
消息机制
- Handler 机制
- 工作原理
线程异步
- AsyncTask
- HandlerThread
- IntentService
- 线程池
RecyclerView 优化
Webview
- 基本使用
- 加载优化
- 内存泄漏
从底层到应用层,架构层,来考察你的深度和广度,一般根据这个来定级别
其中还会涉及到一些场景模拟的问题,是考察你的积累,也是对你临场应对能力,分析能力考验,不排除一些场景,只有他们场景中才会发生,问题抛出来,让你一顿分析并解决
如果碰到不会的怎么办,很多面试官会问一些少见的问题,或者很刁钻的问题,这个时候,你可以思考一些,或者现场现场分析一下,如果自己做的话,会怎么去做。
对错无所谓,主要是思路,比如微信的定位附近人,换做你,你会怎么做,当时给的思路是网格,后续没有确认是否合理(碰到过很多类似的奇奇怪怪的问题,没有记录下来,很可惜)。
如果碰到SB面试官怎么办?
请保持镇定,实在不爽,就靠技术来碾压他,碾压不了请躺下,毕竟咱们是有专业素养的,当然也可以中断面试,这类的面试官少见。
面试过程中,让语速放慢,方便做笔记的了解下。面试官有很多款,严肃的,冷冰冰的,温和的,咋咋呼呼的,自谦的,不要太在意,面试官方式套路各有千秋。
正常者居多,主要能在面试过程,最大程度的展示自己的价值,注意引导面试官的方向,基本完成任务。不会就是不会,想不到就想不到,不要死磕硬抗,对个人没有多大意义,倒是有点好笑。能做到这些,成不成就是靠缘分了。
最后的技术环节是自由发挥阶段,可以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潜力,比如自己造的轮子,作品, 其他领域,其他语言的眼镜,自己写的博客等,都能体现良好是自我驱动能力。这样的人是很多公司乐于接受培养的。
这里建议大家可以适当学一下自己的第二语言,不单单可以扩展个人的视野,解决问题的思路,在面试过程中也是不错的谈资,本人第二语言是 js 和python pl/sql现在用的少了,会尝试做很多有趣的事情
每次的面试经历都可以记录下,有意思的问题,面试官的一些建议,平时多记录工作中的问题,是良好的,比如我,很多有意思的问题都忘掉了。
非技术环节:
团队管理,工作流程,发布流程 测试流程,运维方法,这种送分题,不要丢掉。
稀奇古怪的问题:
给自己的技术打个分 然后告诉我为什么(这是面试一个挺大公司的最后一面,对方是CTO,全程在听他授课,好尴尬)
2+3 在计算机里面的运行过程(前缀后缀算法)
最近读的什么书 (灌篮高手)
说服我为什么录用你 (帅)
欢迎大家补充!!!!!
反问阶段:
技术团队规模,如果有幸进来,会做哪一块,说一下自己的预期,偏业务,偏技术,是否与自己的预期相契合,跳槽是一个对等公平的选择,不需要迁就。
面试——HR篇
面对HR,秘诀就是价值观要正,永远站在公司角度考虑问题,这样的HR小姐姐最喜欢了, 他们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价值观,是不是适合公司要求,工作状态,精神状态是否稳定,太自我的不要,格局太低的不要,弄虚作假的不要
为啥跳槽?
官方说辞:公司发展不好,公司不发工资,公司不符合个人发展规划,个人发展瓶颈啊
千万不要说工资太低,领导太差,公司太挫 格局太低,会被抓住问死的
跳槽这么频繁的原因:
对于太频繁的,一定要想好,每次跳槽的官方说法,如下:
1.职业规划?
官方说法,一步一步往上爬
2.对下份工作的预期
主要表明自己对于薪资,空间,方向的预期,这个要看自己的真实想法,不要太谦虚。最后不要忘了加一句,希望可以与公司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
3.谈个人
优缺点,尽量和工作有关,不要扯其他的
优点:工作认真负责,经验丰富, 学习能力强,好相处
缺点:某某方面需要提高,团队管理需要提高,缺少大项目的经验
千万不要说涉及到真实的性格问题,有脚气,脾气不好,好吃懒做,会很尴尬,因为这个操作HR 肯定根本没见过
4.谈薪资:
一般不提倡平薪,除非平台良好,岗位有诱惑力,符合自己的最大利益化,否则免谈(20年可以不一定,据了解平薪居多),正常涨幅在总包(基本+年终奖)20-30%,看个人技术,行业同龄水平,技术面试表现,不要漫天要价,也不要让自己吃亏。
无数的经历告诉我,对公司手软,公司连个微笑都懒得给。报给HR时,给一个期望薪资,较高的,因为不管怎么样,都会习惯性砍一下,神如食堂大妈,除非他们要不起!!!!
谈薪资之前,一定要问清工资结构,是否避税,基数多少,五险一金基数多少,当心被宰,去年的平均年终奖多少,其他福利有啥,目前公司的发展情况,盈利情况,规模,也是可以和HR聊一下。
五、总结
总结,跳槽是一个脑力活,需要持续的思考和运营,从准备阶段到奔赴战场,都要有良好的规划,明确好每次跳槽的目的,不断提供自己的筹码是成功的一二法门。
其实Android开发的知识点就那么多,面试问来问去还是那么点东西。所以面试没有其他的诀窍,只看你对这些知识点准备的充分程度。so,出去面试时先看看自己复习到了哪个阶段就好。
喜欢本文的话,不妨顺手给我点个赞、评论区留言或者转发支持一下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