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年青可爱的陈老师给我们这些心理学学员发了一张《童年时期》的图片,
问:
通过这张牌你看到了什么?
你有哪些感受?
你怎么介绍你的童年?
我的回答是:
我的童年是快乐的,跟父母在上海的海边,过着无忧的生活。图片中,我是那个正面的女孩,微笑恬静。我不喜欢那个背影的人,她让我想到背道而驰,想到阴影,觉得她的背影像老妇人,佝偻而行。让我想到姥姥,她对我很疼爱,但她讲的鬼故事很吓人,让我恐惧,让我现在出差时,还要开灯而眠。图片上的指示箭头,我也不喜欢,感觉太尖,有伤害力。
两天过去了,我在觉察回答问题的一些点,觉察自己的潜意识:
我的人格中有正面的一面,我将它投射到那个正面的女孩子身上,赋予她微笑恬静的特质。
我的人格中也有负面的一面,有阴影,我将它投射到那个背道而行的女子身上。
我潜意识里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阴影,我用了防御机制,联想到姥姥的形象,转移自己的不安,甚至是恐惧。恐惧让我联想到姥姥在我儿时用鬼故事哄我睡觉的事,似乎是姥姥让我恐惧,实际上是我利用姥姥吓我的事,防御自己对自己不完美或有阴影的恐惧。所以,在回答问题时,我说不喜欢那个背道而驰的女子,潜意识里是不喜欢自己的阴影。
在回答问题时,我说也不喜欢图片中的两个指示箭头,感觉太尖有杀伤力,感觉自己会受伤。其实是对阴影的恐惧让我内具攻击力,我潜意识里想对外攻击,但在意识层面我不能攻击别人,于是就把攻击力投射到两个指示箭头上,似乎是箭头让我受伤,其实是我想攻击他人,在我的人格里具有尖锐的一面。
陈老师的一张《童年时期》图片,让我看到自己追求美完恐惧阴影的特性,看到了自己具有压抑的尖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