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弘丹21天零基础写作训练营成长励志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
女孩儿们,别让这个无形枷锁,夺去你眼中的希望

女孩儿们,别让这个无形枷锁,夺去你眼中的希望

作者: 大花茉莉 | 来源:发表于2019-07-22 12:10 被阅读3次

    01

    前些天,听先生说,他们公司裁员,名单里有晓梅。

    我很诧异,因为不久前公司聚餐时,我曾见过她,那时觉得她是一个清爽干练的妹子。

    问原因,先生说,晓梅因为网贷,欠人家30万,债主追上门,影响很不好,公司就把她裁了。

    听到这个原因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无独有偶。昨天,看到澎湃新闻一条消息:“90后女护士,为了维持精致生活,月花数万元,欠下几十万网贷之后无力偿还,被母亲赶出家门”

    就在刚刚,我上网查资料,又猛然看到一句黑色加粗、字号加大的一句话:汇丰银行发布了一组数据,中国90后人均欠债12万元人民币

    在此,不打算深究这个数据的真实度,只是对“年轻人欠债”这个事情很困惑:为什么身边的年轻人,都越来越不怕欠债了呢?他们不怕穷吗?

    02

    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深信且践行的一句农夫谚语是这样说的:“我只想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不去那儿了”。

    “欠债,尤其是网贷,会变穷”,这是简单的一段话,根据上面这句农夫谚语,反过来想,那便是:

    “我不想变穷,所以,除非是为了购买资产,否则绝不负债”。

    但为什么还是挡不住这么多的借债大军呢?

    想来想去,原因可能是:像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还不够形象生动,很容易被忽略,没有真实案例来得醒目刺眼。

    这样的话,就一定要看《女性贫困》这本书了,里面有大量真实案例,它把社会中最穷困窘迫的景象揭露给我们。

    我还记得,刚读完这本书后,我就在笔记本上重重地写下几个字:不要负债!不要变穷!

    这本书是由日本NHK特别节目录制组合著,内容来源于一档题为“看不见明天——越来越严重的年轻女性之贫困”的节目,该节目播出后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广泛讨论。

    它记录了很多在生存线上挣扎的贫困女性,贫穷的原因当然不止是负债。

    它甚至提到,在这个社会中,有那么一大群人,每天疲于奔命、辛苦工作,依然逃不过贫穷的命运。变得富有总是那么艰难,而致贫的原因却各式各样。

    除了贫穷,最致命的一点是,这些女孩儿大多数都因为贫穷,丧失了希望和梦想!

    “哪里还有什么梦想啊!”这是本书中出现频次很高的一句话。

    那么,一个女孩儿,在她最好的年纪,为什么会越来越穷、甚至越来越没希望呢?在这本书里也许会找到答案。

    03 弱势思维——大概率遭遇贫困的思维方式

    书中提到的友美的故事让我尤为触动。

    友美的父亲在她小学一年级时,遭遇不幸去世了,母亲独自一人抚养三个孩子。

    糟糕的是,友美的母亲在丈夫去世前,一直在家里做全职主妇,等到再次求职时,已过了三十五岁,无法再找到一份薪酬待遇不错的工作了,只能四处打零工,勉强度日。

    友美看到母亲的艰辛,自己从高中时代就不再问母亲要钱,边上学、边打零工贴补家用,即便如此,日子也很难过。

    更为难过的是,她即使努力,也看不到未来。

    如果你留意,网络上有关于“全职妈妈”的话题,总会时不时刷屏。

    我记得前阵子有文章提到:中国的全职妈妈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

    这篇文章就拿日本做对比,说日本对于全职妈妈还是有法律保护的,全职主妇能够获得工资收入。

    那其实日本全职主妇的收入就来自于丈夫的一部分工资收入,一旦遭遇家庭意外,也会全盘崩溃,就如同友美的家庭一样。

    如果你愿意深究,便清楚其实问题的核心不在于制度,而在于人心,或者说是思维方式。

    本书提到一段话:

    “现今社会里‘女性不管怎么玩,最后结婚靠老公养活就行了’的这种想法已经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不仅限于贫困问题,它可以说是各种女性相关问题的共同症结”。

    这段话是针对日本社会形态做出的评论,但其中的深意我觉得不局限于日本,甚至不局限于女性。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究其根本是思维上的差距,在任何情况下,弱势思维是永远PK不过强势思维的

    何为弱势呢?就是以“等、靠、要”为特征的思维方式。

    在这儿,我一点儿没有鄙视全职妈妈的意思。

    相反,我觉得,如果从“收益与风险”的角度来看培养下一代,投入时间等资源在后代的教育上,是收益最高、风险最低的事。

    但如果在经营一个家庭之初,就想得远一些,多做财务方面的规划,提高家庭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便会在遭遇意外后,多出很多从容。

    身边有不少朋友,在生了宝宝之后,选择做了全职妈妈,她们有些会精进自己喜欢的某项技能,为重返职场做准备。

    但也并非个个都想要成为“职场白骨精”,这部分妈妈会更偏重于学习一些理财知识、做好家庭整体财务规划。

    无论是想要外出打猎,还是选择在家里缝缝补补,其实没有对错。

    如果婚姻确实需要经营,那么根据自家情况、主动出击、尽全力,这便是婚姻中的强势思维。

    04贫穷代际传递/贫困固化

    “贫穷代际传递”也是本书中出现较频繁的一个词。

    本书中对它的解释是:

    因为种种原因成为单身妈妈的女性,在得不到足够经济来源的情况下,把贫穷传递给下一代。在缺吃少穿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得不到基本的教育机会,一生疲于奔命、怎么努力都摆脱不了贫困。

    这本书提到好多女孩子都属于这样的情况。

    其实这种情形并非只存在于日本社会,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

    前段时间刷爆全网的《穷富翁大作战》节目中,也描述过相似的社会问题: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阶层固化、上升通道已然变窄

    面对这样的事实,我们能做什么呢?

    《道德经》里有句话,叫“能积微者,速成”。

    把这几个字反过来理解,就是:想要做成某件事,必须先做一名“能积微者”。

    那么,什么是“能积微者”呢?

    个人觉得,是那些沉下心来,注重点滴积累的人。

    我们的生活并不完美。很多人确实需要一边照顾家人,一边辛苦工作,就像《穷爸爸富爸爸》里面的那只老鼠,仿佛永远都没有转出来的一天、永远不能翻盘。

    可即便这样,也要选择相信这些古老永恒的智慧,去积累能把握住的点滴。

    05被原生家庭剥夺了爱与希望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女性贫困》中描述了很多个不幸女孩儿的故事,她们疲于奔命,为一口食用尽全力。

    生活情境虽各有不同,但这些女孩子的童年还是可以归为两类:

    一类是丝毫没有得到家庭关爱的,甚至遭遇家庭暴力的;一类是生长于贫困家庭,但仍然能够得到母亲关爱的。

    读完这本书,我又回看总结了一下,发现,但凡是在童年没有得到丝毫关爱的女孩儿,她们无一例外不喜欢上学,会选择早早走向社会、走向贫困。

    有很多女孩子到最后甚至抑郁到想要自杀,她们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我的人生没有希望了/我觉得活到30岁就可以了”。

    反观那些得到过家庭温暖的孩子,无论生活多么困苦,还是会和母亲一同坚持,不管生存环境多么恶劣,都会想要一边打工一边坚持修完学业。

    “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会让一个人如此有活力”,这是节目组记者的由衷感受。

    其实,这也是我个人认为,在家庭教育中最应该传递的信念——让孩子感受到爱,让孩子对未来充满希望。这种信念足以支撑他度过未来遭遇的各种人生低谷。

    说实话,这本书的整个阅读过程并不愉悦,我基本是皱着眉看完的,但它很值得一读。

    如果你的生活目前一切顺利,那么读完它,你会更珍惜眼下,也会为了未来不遭遇窘困,而选择做点儿什么。

    如果你很不幸,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会换个视角思考目前所遭遇的问题。

    几乎所有人都能通过本书,打破认知贫困、重塑希望。

    而希望,才是一个人活着时,理应具备的最宝贵的东西,不是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孩儿们,别让这个无形枷锁,夺去你眼中的希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bi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