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许作为一个名词出现在标题中的时候,我又一次感慨了中华语言的博大精深。
或许应该叫做,些许杂念?
这个春节,基本就是从抢红包开始的。还没有放假的时候,支付宝的红包来袭就引得一帮人上班时间戳戳戳,网络世界一片吐吐吐;但是当微信群里此起彼伏的发红包抢红包开始的时候,支付宝的戳戳戳和猜金额突然显得罔顾用户体验以及过于烧脑,这时候才深刻体会到社交媒介下的微信入口的可怕;最终当微信绑定春晚除夕夜全民摇一摇以及拜年红包这样超用户感知的小细节改变拜年习惯的时候,支付宝一溃千里再无翻身之力,比较了一下我支付宝个位数的收到的红包和微信四位数的收到的红包,默默的感叹于鹅厂在用户体验方面不可撼动的王者地位。
乔布斯说,最好的技术+最好的设计+最好的体验=最好的产品,不能赞叹更多。
这一年春节的微信社交,变得有些不像我一贯低调内敛的风格,又或者,开启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社交欲望。就算有很多不舍,都要放下;珍惜那些亲密,不要失控。我好像失控的开始了一些外向的转变,刻意的外向的转变。从朋友圈发照片演变史开始,不论是自黑还是自恋,我都开始暴露自己,莫名其妙的转变;然后在部门的微信群演变为公司的一个红包群里面,开始肆意的释放社交的欲望,频繁的发言和互动,抢红包发红包,所有的中基层里面我是话最多事儿最多的那一个;加了群里每一个认识的人,并且拜年红包打了招呼;不顾形象也好刻意亲民也罢,反正就是和那个远远的坐着看你们肆意狂欢偶尔加入更多旁观的自己,相去甚远。以至于看到收发的红包都过千的时候,我都对自己的参与度略显惊讶,犹记去年红包大战甚欢的时候,我几乎没有怎么参与。
插叙微信群的演变史,非初创者的我相信最开始这一定是以部门群为目标建立的,只是当第一个非在职员工被无论是什么想法的同事拉入的时候,就有了更多敢吃螃蟹的人拉入更多的非在职员工以及跳部门员工,于是进一步的不明真相的他部门员工就拉了更多的本群编外人员进入,最终从部门群演变为红包群。这就是雪球的力量,这也可以引申出对于舆论传播的一些思考,快速成长的一些思考,以及其他。打住,我好像又不自觉开启High-level观影模式了。
至于社交欲望释放,这样的改变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我也不知道,就是突然想做于是就做了。
春节假期选择了一言堂,在家里码字实在是不方便,于是在思考精简表达的时代选择了尝试用一个字给最深刻的记忆,于是今天过于平淡和匆匆的日子凸显了这样的难度,于是思考好久给出一个不搭边的词。
这是一个充满享受和懈怠的假期,我几乎完全放弃了读书的计划,让自己沉迷于游戏、剧集、聊天、饭局、睡觉之类的懈怠享乐之间,越来越胖的同时应该也越来越笨。这个世界每天都有人在进步,比如有人卸载了微信闭门在家研读《S.》,这样把进步当做幸福的态度我不能说没有,但是当自我享乐主义来袭的时候,土崩瓦解。不够坚强。
开始越来越多的认可自己的优点,那些年把叔叔阿姨亲戚邻居的夸奖当做人情,这些年伴随着妈妈的吐露心扉觉得自己有所长,这对一个黑色帽子常在的人来讲,不容易。变态的独立,大程度的坚持心中原则,小程度的照顾人情世故,能尽力写出有些才情的文字,待人接物的温润如玉,对人性某种程度的勘察,接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在很多场景能够借花献佛,偶尔会有灵机一动的小聪明,对喜欢的事情能够保持坚持,还有细致体贴温柔霸道隐秘等等等等,能列出如此之多实属不易,有一种朕心甚慰的快感,也不枉我一向自恋。
作为短视的我来讲,这些都属于软技能,没有一项拿的出手的硬技能,可能是当下最大的缺点。
脑海闪光,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灯下,可能是在锻炼厚脸皮,也可能是在强行放下一些盔甲,让自己不怕伤害。
这一天嘈杂忙碌迎来各种突发,反倒是几篇碎片阅读带来最难忘的印象,恰好穿成串。从乔布斯的禅心初心,联系马斯克的第一原理探本源,再回首自我优势的挖掘,我又恰好思考了一下而立之年如何算而立,好像有一种信号在冥冥中释放,需要认真地去探索自己的初心本源,比如优势,比如欲望。唯一越来越坚定的念想就是活在当下,或许未来你回头看的时候一切都能串起因果,但是而今能做的就是做好现在;这么看,不愿再将就,或许缘起于此吧。
明天将有一大波亲戚来袭,即便心有畏也当行有稳,畏那些繁复的亲朋文化,当然也信自己能处理的圆润妥贴,只希望夜里繁华散尽,有素心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