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心有点不平静,因此,埋头静心思考,也就成了少有的事儿。
今天,读了友人在朋友圈分享的一篇电影观后感,对这部电影也来了兴致,于是,向这位友人要了电影资源,细细品来。
电影名称:少年斯派维特的奇异旅行。
主人公,斯派维特,在下文以st代替。
说说这部影片的梗概:st因为情感上得不到回应,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情感的归宿之地。因此,有了st旅行的故事。
这部电影,我觉得质量上乘,意义深刻,值得一看再看。何出此言呢?它呼吁人们在相处时,少一些自私,多几分关爱。如此才能够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发展。影片暴露了“爱”在教育、家庭和社会几个方面极度匮乏的痛点。
下面就影片细节来说一说。
1.教育之殇
在学校,St是个天才。他显露的天赋没有得到老师的认可,反而被老师厉声训斥了一番,说的话很难入耳,看到那一幕,我的心隐隐作痛。那个自以为是、身材高大瘦削的男老师暴露出了人性丑恶的一面——自私。具有这种消极特质的人,往往会站在自己的立场看问题,以自己的认知去衡量这个世界,因此,严重低估、甚至藐视了他的才华。
透过局部看整体,这样的现象不在少数。教师队伍水平亟待提高,提高业务能力重要,提高教师素养更重要。
2.家庭之殇
St回到家,亲人近在咫尺,却觉得好似遥远。母亲,一心扑在昆虫分类的事业上,这份所谓的“事业”,连她自己都不知道意义何在。st去找母亲谈心,委婉地告诉她,这样做会劳而无功,还会丢失很多东西。结果,母亲未能领会他的意思,没有做出任何的改变。
父亲,不爱言谈,说话如钉马掌般困难,因此,父子间的交流少之又少。另外,他设计出了解决牧场饮水困难的方案,上楼去认真讲给父亲听,结果,父亲认为这事对牧场来说无足轻重,不值一提。
姐姐,在内心很瞧不起这个“呆子宅男”弟弟,得知弟弟取得伟大成就消息的时候,送给弟弟的没有鼓励和掌声,只有恨恨的嫉妒和无情的冷嘲热讽。
身边人就像一团团炙热的火焰,让st接近不得。在家庭这样亲密的关系里,如果人人自私,不愿奉献爱。这时,家,就不是家了。只是一个冷冰冰的空壳而已。这样的“壳子”,又有谁愿意待在里面呢,因此,st逃离家庭去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
St所处的家庭成员间缺少情感(爱情、关爱、友爱)的表达,为什么这么说呢?荧屏画面里有这样一个情景,st的父母二人在通往厨房的走廊相遇,所做的仅仅是手指轻碰,擦肩而过,而没有作为夫妻本该有的亲密举动。哪怕一句废话,也没有。从此处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缺少爱意的表达,就如st.影片里独白的那样,他父母二人的心,如同一个白天,一个黑夜,永远不能相遇。
有了爱,家里的每个角落都会充满欢声笑语,这样的家,谁能不爱呢?st就不会拖着笨重的行李箱偷偷溜出家门,爬上火车。
3.社会之殇
St走上旅行路,进入社会。
社会中的任何团体或者个人都应对他人怀有一颗关爱之心。
我想,在影片中,史密森学院的“吉布森”女士这个形象代表了这个社会中的“人渣”一类。打着进军科学的旗号,弄虚作假,不注重实际,歪曲事实,最终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吉布森对st所做的一切,显然是对人类才能的侮辱。这样自私、没人性的商业行为自然要受到应有的唾弃和惩罚——吉布森挨揍了、那个谎话连篇的主持人也吃了st父亲的一记重拳。
吉布森女士,为什么最后没有好下场,名声扫地,还挨了一记耳光?
试想,一个孩子行程千里只身来到华盛顿,有人性的话,应该立即想办法和其家人取得联系。吉布森女士没有这么做,满脑子都是如何利用st的才能产生最大效益。在录制节目的时候,st的妈妈突然出现,让吉布森女士丑相毕露,名声扫地。为挽回糟糕局面,半路阻拦,而且出口伤人,这样想来,她挨打就顺理成章了。
4.影片经典之处
窗玻璃上,水滴的特别之处在于,总能找到阻力最小的道路,而人的特别之处在于,哪里有挑战去哪里。
人往往在敞开心扉走出去之后,才意识到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st家里的那条狗——木薯卡,失去了往日里亲密无间的玩耍伙伴——雷顿,从那以后开始闷闷不乐,啃咬铁桶。后来,st的姐姐——格鲁西,带着“木薯卡”外出走了很远的路,它们穿越树林,一起坐在草原上眺望远山。之后的日子里,那条狗找寻到了自己的快乐,喜欢上了捕捉萤火虫。St希望自己也能像木薯卡一样,外出一次能够找到让自己快乐的东西。结局如st所愿,他获得了亲人的爱。
你喜欢的,孩子不见得喜欢,要推己及人地去考虑问题。比如,你不喜欢吃烤肠,就不让孩子吃吗?这什么狗屁逻辑。
总之,人生在世,心中要有爱。有爱,才会有幸福。爱自己,也爱他人(只爱善良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