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镇西茶馆”的一篇文题“你爱的是孩子,还是他的成绩?”,自问,答案是我爱孩子但似乎更爱成绩,尽管说这话会觉羞愧。
从教之初,我在农村小学任教,那里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班里的孩子大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外出打工,对孩子疏于管理对教育更是无力问津。刚满19岁的我,满怀的美好憧憬被现实击得粉碎。可是走上讲台,面对孩子,深感责任重大。备课、上课、改作业,给孩子们讲外面的故事,灌输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想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迎接美好的未来。孩子们的事儿便成了我最大的牵挂,为了把他们教的更好,请教过老教师,查阅过资料,读过《十万个为什么》……
可以说那时候的我更爱孩子。
后来,当评优选先、年度考核、职称评聘等这些热词与我逐渐接近的时候,我开始关注孩子们的 学习成绩,因为这直接影响着学校对我们的考核。也开始信奉熟能生巧 ,实施反复练习,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乐此不疲。
或许人一旦适应了某种节奏以后便会习以为常,我的从教之路便是如此。
可是近期,越来越觉得迷茫。甚至有一种邯郸学步的感觉,走进教室,面对孩子们一味的等待给予、对学习无所谓、很少参与真思考的眼神,有一种罪恶感。
为什么十一二岁的孩子会这样?
理想课堂在哪儿?
怎样才能有所改观?
“对话、润泽、倾听、共同体”这些亲切的词语,离我们怎么那么遥远?问题出在哪儿?
……
我更加的不知所措!
我爱孩子还是爱成绩 ?
我的回答有些违心 ♀
寻找答案的我更加(迷茫&痛苦)……
今日精句:
我把自己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做事上,从不去琢磨人,因此,我多了很多的宁静和喜悦,并愿意用自己的力量去影响我的教育对象,也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殷德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