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希望你在学校里遵守规矩,不留长发、不逃课、上课不睡觉、活动遵守纪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积极获取班级荣誉、站队做操守纪律、不去厕所吸烟、认真应对检查、配合老师的公开课等等等。这些事情有一项你没做好,那么你可能就是老师眼里的问题少年,性格有问题。
事实上,老师们也许思想的层次根本不分明、深度也不够,他们或许不知道学校定这些规矩是为了什么,或许知道了也懒得将目光放长远去考虑对学生的影响。要相信,混一天是一天的状态是你向人学来的。
学校还有另一个特点,他会告诉你一些结论,课本上的或许是某个老师自己的人生经验的结论。但是不会告诉你为什么,当你提出一些疑问的时候他们会告诉你记住就行了。同时他们通过树立那些记得好、答的好的同学做为榜样,其实这不值得羡慕和崇拜,但当时的我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学校会教授你马克主义的辩证思想,使得无法明白采用唯物主义一元论、形而上学的分析方法去解决困扰你的迷惑。
学校拒绝批判性思维的讲授,因为这样对老师的水平、管理的变革上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只能采用一种较为经济的方式,流水线般的完成一批同质、且基本可用的、测试合格的产品的制造。
后来,你到了更广阔的环境中,在与人交往时,慢慢会发现这时候人对人的评价没那么直接,也没有那么赤裸裸了。
你交往的是和你素质接近的人,这些人知道,不公开评价某人,不做负面评价是最为稳妥的做法。别人也没有拥有像你的老师和监护人那样直接评价你的权力,当然也没有这个义务。
当你进入社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的同事不会评价你的性格问题,甚至流传“HR只负责看你是不是神经病”这类的段子。他们在乎你能不能完成工作任务,不让悬在空中一个锅盖在他的头上,当然完成任务的同时非常爽这种奢求不是刚需。
我所认为,人对人的评价要起源于他的学识和经验,表现于它的语言之中,这也是“词汇量决定人生高度”这一理论的另一个体现。
学识其实没办法套用到生活中来,书本、媒体上的上那些词语,善良、勇敢、勤劳这些词语也不会用于在现实生活中形容一个你所交往的人。
套用经验就很好办了,大方、小气、慷慨、自私、搞笑、机智,这些标签就非常好的能贴给你所结识的人。
学过数学物理的人应该熟记于心的是,任何的一个结论,在使用的时候,都要记住它的适用条件。
人们往往忽视这一点,被套用结论的人往往又想不起这一点。
再后来我总结出了:当你意识到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你有自由的思想—— 你明白自己有权力去选择哪些词汇组成的含义能够入驻你的大脑、哪些你应该思考之后直接扔掉、哪些是你自己产生的需要批判、哪些需要固守、哪些你要不断吸收,此时你就有拥有了反抗一切毒害你的灵魂的实力。
保证自己的心理健康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修行,即使有些评价另你很愉快你也要小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