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额尔古纳河右岸》(二)鄂温克族人的生活

读书:《额尔古纳河右岸》(二)鄂温克族人的生活

作者: 幽兰香 | 来源:发表于2024-01-11 23:37 被阅读0次

时间:10/365(3)

鄂温克人是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封闭的山上与林子间,随着水源不断迁徙。

他们生活的地方有大大小小许多河流,他们给每条河流起了名字,这些河流都是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或支流的支流。河流是他们的生命之源。

但雨雪越来越少,河流渐渐断流,土地沙化,山林终于无法养育他们的子民,他们不得不下山,这次下山不再是像以往,下山是为了更好的回来。这次下山是永久地离开,再也不会回来了。

整个乌力楞只留下“我”和安草儿,守着乌力楞人的火种,但“我”守着的这团火跟“我”一样老了,九十岁了,随时有熄灭的可能。

乌力楞人的房屋是像伞一样的希楞柱。他们叫它“仙人柱”。西楞柱的建造非常简易。

“砍上二三十根的落叶松杆,锯成两人高的样子,剥了皮,将一头削尖了,让尖头朝向天空,汇聚在一起;松木杆的另一端则戳着地,均匀地散布开来,好像无数条跳舞的腿,形成一个大圆圈,外面苫上挡风御寒的围子,希楞柱就建成了。早期用桦皮和兽皮做围子,后来很多人用帆布和毛毡了。”

可这样的希能柱很难保暖,尤其是新生儿,稍有不慎可能就被寒风的舌头吞了生命。“我”的大姐出生时间不长,就被寒风的舌头乱走了,因为希楞柱被狂风掀开了一角。

“希楞柱的尖顶处有一个小孔,自然而然成了火塘排烟的通道。夜晚,透过这个小孔可以看到星星。”

“我”经常透过小孔看星星,“从这里看到的星星只有不多的几颗,但它们异常明亮,就像是擎在希楞柱顶上的油灯似的。”

乌力楞人出行的工具是驯鹿。他们也驯养驯鹿,出行或者吃肉。他们靠打猎为生。各种动物的皮毛是他们取暖重要方式。他们把动物皮毛制成衣服、靴子、褥子,做洗楞柱的围子。

乌力楞人生病了,没有医生,只是请他们的尼都萨满(乌力楞的族长)来跳神,以此来驱走病魔。如果跳神成功,病人得救,必定有一种动物的命代替病人被取走。

“我”的二姐列娜,病得奄奄一息时,尼都萨满跳神,二姐得救了,一只活蹦乱跳的小驯鹿死了。这让有些叛逆的“我”打了个深深的寒战。

看到这儿就觉得咽喉发紧,他们可怜又可悲,愚昧又善良。他们是被“神”掌握着命运的人,他们过着原始人一般的生活,没有开化,没有医学知识,他们能活下来,实在太顽强又有毅力。

乌力楞人对生孩子非常执着,大概是孩子存活艰难、抑或是生孩子不容易。“一个营地里,如果少了孩子,就像树木缺了雨水,看上去总是不那么精神的”。没有孩子他们就不断向神祷告,他们虔诚地信奉着神灵。

他们还保留着原始人保留火种来生活的方式,守护火种成了每个人神圣的信念。

虽然只是看了几页,看到乌力楞人艰难又幸福、安宁的生活着,有几份心酸,又为他们自豪。这样平静又有活力的生活,代代相传,他们自然能延续下去。

不过,当自然环境恶化,人为因素破坏,他们的安宁生活也就无法持续。等待命运宣判,不知道他们还将遇到什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额尔古纳河右岸》(二)鄂温克族人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hx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