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文飛,今天是2022年1月17日,是我挑战成长的第712天,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勤勉。
今天听《崇祯传》真是一声叹息!18岁登基,不动声色扳倒魏忠贤,在位17年兢兢业业的勤勉皇帝,为何却成了亡国之君,自缢而死。
有一个叫作陕嗣宗的御史给崇祯皇帝写了一个奏折,评价他时有一段“三不可及”和“五不自知”的言论,非常有价值。
“三不可及”说皇帝好在哪儿呢?说古来帝王好学者不少,但像崇祯这么好学的没有,这是第一不及——好学。第二,“声色不染,货利不求”,就是不贪,不像别的皇帝一样整天给自己捞钱。第三个叫刻厉节约,从来不奢靡,叫作“云构不烦于土木,情思不及于花鸟”,跟宋徽宗比起来这强多了。所以这是崇祯皇帝好的地方,好学习、不好声色、不贪、节约。
“五不自知”,就是说五个皇帝的盲点象限是什么呢?第一个叫“今陛下批答不辍,顾问日勤”,就是什么事你都要问,什么事你都要有一个自己的意见,“使臣下凛凛于救过不及”,谁还敢畅所欲言?臣子每天忙着补错,都补不过来,哪有时间去构思更大的事?哪有时间做创造性的工作?
第二个多疑。他觉得这些人只要一犯错就是发心不对,这个人包藏祸心。这种疑心可能是来自他那种不安全感,因为他是在政治斗争当中生存下来的,在政治斗争当中保持这样的敏感性是非常重要的,不然没有根本斗不过魏忠贤。但是在建设这个国家的时期,他需要的是放手 ,他需要的是信任,甚至有时候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臣下的人有容错率,这时候才有可能能够把这件事情做好。
第三个说皇上的官威太大了,叫作“敬大臣之心何在”。。第四个就是“非可旦夕责效”,就是太急于求成,明王朝都这么多年,有这么多的积弊在这儿,得一样一样地干。但是你什么都想一下子做好,会导致反而元气大伤。第五个,皇上聪颖太高、太聪明,“不患不明察,患有人乘明察而花言巧语中伤善类”,就是他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聪明程度。这个叫作“五不自知”。
正是这“五不自知”让崇祯皇帝虽然勤勉,把自己和臣子都累得不得了,却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让我想到我们对于孩子的教育也容易出现这些误区。
家长如果每天都盯着孩子,护着孩子,家长很勤勉,孩子如果出了成绩自然成了家长的功劳,那会不会反而让孩子失去自我探索和创造力呢?
读史可以明智,从他人的经历中观察自己的行为,以人为镜,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谢谢你陪我到这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