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想法心理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七情与病的关系

《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七情与病的关系

作者: 悦读的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8-18 22:03 被阅读0次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

——《灵枢·口问》

人有五脑以五气、认生善想悲优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七情太过,伤及气血。

七情主要是通过影响脏胕气机,导致气血运行紊乱而发病的。

1 怒则气上

是指过度愤怒,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上逆,血随气逆,并走于上,临床上常见气逆的症状有:头涨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猝倒。《素问举痛论》也说:“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

2 喜则气缓

正常情况下,喜能缓和精神紧张,使心情平静、舒畅。作为致病因素的喜则是指暴喜过度可使心气涣散不收,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的症状。故《灵枢,本神》说:“喜乐者,神惮散而不藏。”

3悲则气消

是指过度悲忧会损伤肺气,从而出现气短,精神委靡不振,乏力等症。故《素问举痛论》说:“悲则心系急,肺布叶举,而上焦不通,荣卫不散,热气在中,故气消矣。”

4恐则气下

是指恐惧过度,可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临床上常见的气泄于下的症状有二便失禁,遗精甚则昏厥等。

5惊则气乱

是指突然受惊,损伤心气,导致心气紊乱,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出现心悸、惊恐不安等症状。

6思则气结

是指思虑过度,导致脾气郁结,从而出现纳呆、脘腹胀满、便溏等脾失健运的症状。

7忧则气泄

忧愁苦闷或担心,表现在情绪上,失去欢乐,气怯神弱。轻者闷闷不乐,少言少语,意志消沉,重者,难以人眠,精神紧张。

网图侵删除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读书笔记丨七情与病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ky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