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教学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体会。而另一方面,生活也是教学取之不竭的源泉。我们还思之不多。
《2022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结合生活与教学,也可以从眼光、思维和语言这三个方面谈一谈老师身上发生的实实在在的变化,谈一谈生活给与教学的滋养。
一、眼光:我的眼里有个你
多数刚刚工作的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比较明显的特征,即与学生距离大于实际需要。看到学科,看到教材,常常就再无暇顾及学生和学情。看待学生的所做所为、言谈举止,总觉匪夷所思,是“来自星星的你”。
但是,一旦摇身一变,升格成为父母,则对待学生的态度,不知不觉当中,已经发生了变化。金陵小学到2022年,已走过十年。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也已走过七年。这七年里面,每一年与学生一同走进学校的还有刚刚工作的职场小新。他(她)们与校区,与学生共同成长。纵向对比,仔细回想,前后看待学生的眼光,明显不同。以前,不得不看;现在,看得温柔。变化缘于生活当中角色和身份的丰富。
二、思维:去芜存菁更清晰
身份变得多元以后,每天需要协调的关系更多,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更杂。既是挑战,更是锻炼。于是,也看到成为父母之后,年轻老师工作更有计划性,更富条理性。
一方面,归功时间的积累与沉淀,另外一方面,也要感谢身份的变化。
此外,也和眼光更加温柔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什么呢?
因为真正看到儿童,所以,哪些行为属于原则问题,不可触碰和逾越,什么行为属于正常表现,需要淡化处理,渐渐能够厘清。课堂组织也趋向张弛有度,收放自如。
三、语言:走进了儿童世界
教学语言呢?也更有童化味道。组内教研,观摩到史彬彬老师的一节“数学故事汇”课例。史老师给一年级孩子讲《超级侦探的故事》,感情真挚且投入,学生专注并趣味盎然。
联想几年前,史老师也在组内做“数学故事汇”课例展示,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享。语言虽简洁,但缺了温度。
教研组长葛露老师猜测,史老师在家里这样给自己孩子讲故事,因为自己在家也是如此这般。
身份的变化,让老师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多了起来,在负担增加的同时,其实也在潜藏更多可能。什么可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用生活滋养教学的可能。
有老师感慨,成为父母之后,自觉分身乏术,以往留给教学的时间,要分出一部分来给家庭和子女。表面看来,简单相加,不可避免。于教师个体而言,生活的内容、每天的事务确实在做加法,但是,能不能沟通联系,让其相互滋养,以努力实现和真正收获1+1〉2呢?
从“看学生的看光更加温柔、待学生的问题更有条理、与学生的对话更有温度”可以预见一切皆有可能,并且正在悄然发生。
不过,可能目前对此还不够自觉,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珍惜教学,作为生活滋养的存在。好好生活,专业教学。然后,如海子所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