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天天写作
24 Caprices(Itzhak Perlman)

24 Caprices(Itzhak Perlman)

作者: 梁怡LY | 来源:发表于2017-11-01 11:24 被阅读14次

    24 Caprices (Itzhak Perlman)

    2004年录音版本

            伊扎克·帕尔曼(ItzakPerlman,1945-),以色列人,世界级著名小提琴家。幼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终身只能坐在轮椅上演奏。帕尔曼的演奏以准确灵巧、轻松自如、善于以变幻无穷的音色表现著称,能根据不同时代作曲家的特点和情感进行演奏,同时,他还注意处理音乐潜在的逻辑性,把控得当,将浪漫主义的热情和古典主义的匀衡完美进行结合。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24 Caprices [Itzhak Perlman])是帕尔曼的代表作品。这部小提琴精品是意大利小提琴巨匠帕格尼尼于1801-1920年所创,这是他一生中唯一公开出版的小提琴独奏曲谱,也是最能代表他艺术成就的作品。其中,充满了大量的双音、十度、八度、三度颤音和各式各样的泛音等技巧,将小提琴演奏技术推向巅峰。本作品自1820年在意大利的米兰问世以来,就已成为诸多专业小提琴家的最大挑战,甚至该作第一版的卷首标题为Dedi agli artisti(“献给演奏家”)。

         此作品的演奏版本,雅沙·海菲兹(帕尔曼称其为“神”)录了3首,耶胡迪·梅纽因也只录了6首。而一生都在宣扬帕格尼尼音乐作品的意大利艺术大师鲁杰罗·里奇(RuggieroRicci)是录制了全部24首的第一人。而帕尔曼首次在1972年成功录制了权威性的24首随想曲专辑,时年26岁,毫无任何悬念的成为了众多版本中演奏水准与录音水准俱佳的经典之作,并入选日本《唱片艺术》最佳唱片。2004年,63岁高龄的帕尔曼又重新录制了这张专辑,由百代公司(EMI)发行。

    1972年录音版本

        《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是一部典型的小提琴技巧练习曲,将形式自由、即兴发挥和不拘一格的随想曲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这部作品以炫技著称,但帕尔曼的演奏则将技巧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帕尔曼将自己对作品情感以及对作曲家的理解,赋予了音乐更多隐喻的内涵,更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作品第一首No. 1 in E时长1'38'',小提琴的跳弓干净利落,且具有颗粒感,左右手在灵活地配合当中达到所有声音的交替,流畅的连接。第一首乐曲演奏所用时间相较于其他演奏家来说,是最短的,因为大多数小提琴家的演奏时间在1'50''左右。

           “狩猎”是帕格尼尼二十四首小提琴随想曲第九曲的别名,其中一段双音,像是狩猎号角声。进行曲式的节奏律动性极强,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在帕尔曼的演奏下,这首乐曲更加富有情感的深度,音乐中充满了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乐器的演奏必须要打动听众的心才能引起共鸣,我想,帕尔曼在这点上毋庸置疑。

         这部作品中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两首,其一是第十三随想曲又名“魔鬼的笑声”,其二为第二十四随想曲。前者极大运用小提琴的双弦技巧,但凡双弦中任何一音一错,即是全盘皆输。特别是在琴弓进入到上半弓时立马转为跳弓,还需保持连贯的旋律这点,令很多演奏者望而生畏。主题旋律重复两遍,帕尔曼采用力度上极强烈的对比来演奏。后者采用了主题与变奏的创作手法,双手拨奏极具难度。他的演奏音响力度微妙多变,最弱音如絮絮低语。

         同一作品的录音还有阿卡多DG版、黎奇Decca版、伊利亚·卡勒版、敏茨(Shlomo Mintz)DG版、拉宾EMI版等,当然,我最爱的版本还是帕尔曼·伊扎克。不仅因为他的演奏水平与情感表现,更因为个人独特的魅力与永不放弃的精神。这月9号便是70多岁高龄的帕尔曼来北京开的一场小提琴独奏音乐,万分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邓洁儿:首先,看完后觉得笔者对帕尔曼的了解很到位,专辑介绍以及演奏家介绍比较详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感觉非常棒。这是我的文章中比较欠缺的,给个赞。
        其次我认为,在描写演奏过程中使用的演奏技巧,以及演奏家表达的情感时, 可以加一些自己的感受。你知道他要表达什么,而你感受到的是什么?这一点我个人比较好奇:yum:
        最后文中也提到他在不同年龄录制了相同的专辑,我看的时候以为笔者后文是对这两张专辑的对比,提议可以把这部分加上。
      • 伍照雯::kissing_heart: 本文感觉是很官方的帕尔曼专辑的介绍。读完之后有点点冰冷的感觉:grin: 我个人比较喜欢暖一点的文章,从侧面也能反映出笔者需要更多对音乐的敏锐度就好啦:relaxed: 如果按这样的文笔思路的话,那么转到社会关怀与人文价值观这一层面上就会有些牵强。个人觉得文中提到2003年帕尔曼又重新录制了这一套曲目,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演奏家在不同年龄对同样的作品必然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结合他不同阶段的生活或者演出来对比分析这两个不同年份的版本,或者选一个版本着重分析。这样的话学识视野更宽一些,自然也能转到社会关怀与人文价值这一层面上了。
        以上我的拙见,见笑啦:wink:

      本文标题:24 Caprices(Itzhak Perlman)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li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