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来的《新华字典》和《唐诗三百首》
今年很幸运马上就要迎接一枚虎宝宝的到来,才疏学浅,又加上家里是大姓,给宝宝起名字成了一件伤脑筋的事儿,于是发动亲友团,也想出了好多名字,开始感觉还不错,有一天看人民日报公众号推送统计近几年的的姓氏和重名字、重名率的文章后,突然觉得没啥新颖感,也看了网上说的带什么偏旁的,什么字的名字好,之后老公又让买来了《新华字典》和《唐诗三百首》,扒着查字典,唐诗也快看完了,又学习了《楚辞》中的《离骚》倒想出了几个名字,但还是没有特别满意的名字。
读《离骚》笔记后来又突然想到前段时间读先秦史,读到西周中晚期晋国史,有一段关于左传记载的关于起名很经典的记载:左传《桓公六年》九月,子同出生。举行太子出生的礼仪,父亲接见儿子时用太牢,通过占卜选择士人抱他,让士人的妻子给他做奶妈。桓公及文姜、同宗年高位崇的妇人为他命名。
读史笔记桓公向申繻询问命名的事,申繻回答说:“名有五种,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生时的特征命名叫信,以祥瑞的字来命名叫义,以相类似的东西来命名叫象,用物品来命名叫假,用与父亲有关系的意思命名叫类。命名不用国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畜牲名,不用器物礼物名。周朝人通过避讳来奉事神灵,名,在时候就要避讳。因此,用国号命名就会废除国名,用官名命名就会改变官职的称呼,用山川名命名就会改变山川神的名,用畜牲名命名就会废除祭祀,以器物礼物命名就会废除礼仪。晋国因僖公名而废除司徒官,宋国因为武公名而废除司空官,我国因为前代献公、武公名而废除二山之名,所以大的事物不能用来命名。”桓公说:“这孩子的出生,日子与我相同,命名他为同。”
所谓信,就是刚出生时身上带的特殊标记。比如身上有胎记,手掌有特殊纹路等,像晋国的第一任诸侯唐叔虞,就是因为他手掌的纹路像个虞字,所以取名为虞。
所谓义,就是以祥瑞的字取名子,比如周文王名昌,周武王名发。
所谓象,就是以相似之物为名,比如孔子的脑门比较高,像土丘,所以取名为丘。
所谓假,就是以万物之名假托之意。比如孔子给儿子取名鲤,就是取鲤鱼跃龙门之意。
所谓类,就是取和父亲类似的名字。比如我们现在要讲的鲁桓公和长子是同一天出生,故取名为同。
古人起名还是很讲究的,比如以上五个原则,六个禁忌,也查了一些资料: 两汉时期取名则以尊崇圣洁文雅为风尚,同时体现豪放与进取,崇尚英武雄健。如,西汉外交家苏武、东汉光武帝刘秀、军事家班超、史学家班固。
王莽执政时期取名禁用双字,《三国演义》几乎见不到双字名。
魏晋南北朝时期取名盛行双字,并且盛用“之”字。如,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儿子王献之。
唐宋时期逐渐形成以辈次取名的习俗,即名字的第一个字显示辈分。宋朝喜欢用五行序辈,取五行相生之义,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如,南宋丞相张浚,子张栻,孙张焯。
明清至民国时期以字辈取名广为流行,常用字辈多为“诗礼传家”“紫气东来”“遵孔崇儒”等。
到了当代,人们思想开放,起名标新立异,还有很多人用四个字的。 人们起名虽已不囿于古代起名的繁杂规则,更多的是表达理想信念、崇尚仰慕、纪念意义和祝福赞美,但姓名的传承意义从未改变。
我已不再纠结,起名字是一种美好的祝福和愿望,只要宝宝健康平安诞生就好,期待一个新生命的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