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每当出门在外有人问起“你是哪里人?”,我回答贵州的时候,总有人会说:“你们那很穷吧?”、“你在贵州人里算高的吧?”、“你在贵州人里算很帅的吧?”——在某些人心里,贵州专出矮丑穷。
对某些地方或者人的偏见,甚至会达到地域歧视的地步,比如有句话:“全国人民黑河南人,河南人黑驻马店人”——在某些人心里,河南人只会偷井盖。
确实,偏见让我们愤慨。但从更高层面来说,为什么偏见得以如此广泛的存在,可以跨越地区、阶级、人种,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我认为,这其中必然有一定的道理。首先“偏见”到底是什么?
偏见是指根据一定表象或虚假的信息相互做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现象,一旦产生偏见又不及时纠正,扭曲后或可演变为歧视。
- 偏见需要接受一定信息
- 偏见会产生一些判断
这个过程就如同盲人摸象的故事:几个盲人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做出了大象是竹竿、城墙、柱子、绳子的判断。
但这样的判断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人理解世界的方式就是以小见大,这样快速的判断有助于我们评估当前自身所处的环境是否安全。比如你曾经被蛇咬过一口,后来某天看到草丛里有一条弯曲的东西,本能地远离它不是最安全的选择吗?哪怕它只是一条井绳又如何,虚惊一场总比再被蛇咬一口强。
三脑结构图科学家已经得出结论,我们的大脑结构保存着演化的痕迹。“爬虫脑”部分保留了生存本能,所以每个人都会从心底趋利避害。接受部分信息——做出判断——采取行动,这样的方式不一定准确,却可以远离“危害”。
当网络上出现各种关于贵州人矮、穷,河南人出小偷骗子的新闻,那些没真正生活在这两地的人,基于这些信息很自然地会产生偏见,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偏见”的产生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主人,对于这个产生偏见的个体来说,并不是坏事。
我们因为未知而恐惧,同时也因为不了解而容易产生偏见。从个体意义上来说,这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但人作为高级动物,不应该完全被爬虫脑所支配:不要轻易做判断,怀抱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去试着观察、沟通和理解,我们这个世界或许会变得更可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