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课睡觉这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的睡觉课和课后的冰棍儿。六一以后的大夏天下午特别热,班级里哪有什么空调风扇,甚至连电都没有,降温除了开窗通风别无他法,老师一般下午也不讲课,上课钟一响,大家看着敲钟地老刘头慢慢地走回水房——他的办公区,在我们班级前面不远,同学们就陆续地在老师地监视下趴到桌子上。开始大家睡不着,就相视一笑地小声聊天,直到被老师发现,头分别转向两侧,慢慢地大家都陆续睡着了。

也不知道是过了一节课还是二节课,慢慢地大家又都陆续醒来了。老师看着大家醒来的样子,有满头大汗的、有哈喇子流一桌子的、有满脸印痕睁不开眼睛的,也有不停地追着老师买冰棍儿的。老师统一买冰棍儿这事,大概是我们小学的传统项目,估计是哪个老师看到同学们几乎都去学校的小卖店买冰棍儿,而且都是一根一根的买,数量很多却不便宜,并且总是有的吃着有的看着,大家还不同步,吃的人挺爽、看的人挺馋。于是老师就想个办法,集中采购,这样不但能便宜一点,还能多买几根,大家一起吃,谁看着也不馋。
平时大家都不买,都留够了钱,等下午一睡醒,老师就安排两个同学一个收钱、一个记账,然后统一采购,按账目发放。每次收完钱老师都会看看账目,计算一下能多出来几根,或者给没带钱买冰棍儿的,或者给跑腿的同学当辛苦费,或者老师根据情况给表现好的算奖励,又或者同学也会留给老师,感谢老师,因为老师也经常会给同学们添点钱,为的是让大家大热天都能吃上凉快的冰棍儿。同学们热了可以吃冰棍降温,老师也热啊,也需要凉快凉快!所以有的同学就会故意多买一根留给老师,有时候同学们买多了,吃的慢,冰棍儿也热啊,慢慢地也化了。

为了让冰棍儿慢点溶化,老师就会拿厚厚的坐垫或衣服什么的里三层外三层把冰棍包的严严实实。我记得一个娱乐节目中,年轻演员看到老演员用棉被把雪糕包住,还质疑说你是不是傻,这不是越捂越热,越化越快吗?老演员笑着说:你们才傻呢!按常理一想也是,人们热了流汗了脱衣服可以凉快,雪糕热了流汗(溶化)了也该也是吧。记得小时候和妈妈一起在路边卖冰棍儿,虽然不敢吆喝着叫卖,但对全套流程还是一清二楚的。
早晨起来吃完饭,把一个木头做的长方体形状的冰棍箱子绑好在28大卡自行车的后座旁,我坐在前面大梁上,妈妈骑着自行车,带着我一起来到冷饮厂,排队,按批发价采购很多雪糕,然后打开冰棍箱子,拿出里面的棉被把冰棍儿裹得严严实实,那感觉就是你妈觉得冰棍儿比你还冷。就这种操作能把冰棍保存大半天也不化,我们当然希望在冰棍儿没化前就给它卖掉,但有时候一看已经化一些了,妈妈就让我吃了。所以,我知道用棉被包住冰棍儿能让它慢点化是对的,因为我是有生活经验。

总之,小学刚开始有那么一段时间,大家每天最开心地就是等着下午睡醒觉,然后醒来大家一起开心地吃着冰棍儿,一起享受美好时光!到了初中就再也不能课堂上又睡觉又吃雪糕了(冰棍儿的升级产品,更多牛奶更好吃),即使是只做一样也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