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联4》即将在国内上映,我朋友是个超级漫威迷,消息一出,他兴奋的来约我看首映,并在接下来的十分钟里,滔滔不绝地讲着复联的前世今生,中间有几次还不忘跟我强调这次观影的必要性。
说实话:我听得一脸懵圈,因为平时不主动关注复联的信息,不太知道他们的故事。
说到这个,下面这些场景,你也一定很熟悉:
朋友向你推荐一本书,全程讲的是他自己对这本书的看法和感想,全然不顾能不能引起你的共鸣;
有人向你推销一款产品,全程强调的是产品功能、优势、性价比,对于「能帮顾客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却只字不提;
......
在跟对方做推荐的时候,类似这种强调「我的感受」、「产品的情况」的做法,会带来什么问题呢?--无效沟通,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无法达成共识。
那么,把好东西与适合它的人连结起来,更有效的做法是什么呢?
建立用户思维
什么是「用户思维」?--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让用户感到:你懂我!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信息:用户角度、提供价值。所以,建立「用户思维」,得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我们分别来看。
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换个说法就是:想用户之所想,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懂,只不过在实际操作的时候,总感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又或者不知道从哪里入手。
那么,如何想用户之所想呢?我们只要做四件事。
1.需求分析
要向别人做推荐,首先要了解对方的需求,否则,就会出现文章开头我朋友硬要向我推荐《复联4》的情况。
我每年都会去建水两次,已经连续五年了,那是云南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众多的小县城,原本只是路过,后来定期去那里放松减压的主要原因,你一定猜不到:因为一间由老宅改造成的酒店--听紫云。
听过或者去过建水的朋友都知道,「臭豆腐」和「西门古井水」是建水人民引以为傲的宝贝,因此,很多外地人慕名而去只为两件事:吃臭豆腐、用西门井水泡茶。
「听紫云」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做到了什么程度呢?--它让我在静谧的老宅里,一边发呆,一边做完了这两件事:
晚上,我拖着一身疲惫回到房间的时候,西门井水已经打好放在热水壶旁边了;
下午茶时段,臭豆腐会被送进房间免费品尝。在建水,臭豆腐的常规做法是:炭火烤,听紫云的做法是:炸。
我后来专门问过酒店经理罗建波,他的回答让身为常客的我非常感动:老宅全部用木头搭建,不能用明火,但为了让住客在房间里就能吃到建水的特色小吃,权衡之下,决定用「炸」的方法来制作臭豆腐。
因为一间老宅,爱上一座城,看上去不可思议,但其实凭借细致、深入的需求分析,是可以做到的。
做需求分析其实不难,你可以借助这三个问题,帮助自己理清思路:
我要把它推荐给谁?
女士/男士、学生/职场人士、中青年/老年人、身处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等等。
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思维活跃/保守、有主见/随大流、追求个性/共性、知识储备丰富/经验丰富......等等。
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产品性价比/功能/品牌/服务/附加值、休闲/省时、精细/高效、丰富/简洁......等等。
2.竞品分析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要推荐的东西,优势在哪里?同类产品中,别人凭什么选择你推荐的?要理清这些问题,就要做竞品分析。
同样可以通过三个问题来整理思路:
别的获取渠道有哪些?
线上/线下、大型超市/社区超市、朋友推荐/广告......等等。
这些渠道有哪些不足?
物流速度、营业时间、覆盖范围、信息不对称......等等。
我能填补什么?
通过对第1、2个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空白,看看自己能补充什么,这一块就是你在竞争中生存的空间。
至于找空白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跨界:我们现在看到很多公众号的文章,写职场的,里面会出现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写逻辑思维的,里面会涉及到统计学方面的知识;写语言表达的,里面又会有逻辑思维方面的内容。
这些都是由各学科之间的跨界,应运而生的新视角,给我们的思考带来不同的切入点,也是这些账号的生存空间。
细化:比如你的主题和运动相关,可以细化为:运动用品、运动饮食、赛事、运动方法、动作示范与纠正......等等。
在一个主题上不断的细化,然后做深、做精,也有非常广阔的空间。
形式:同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呈现形式。比如想要推荐一本书,可以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直接推荐、请大咖推荐、办读书会、作者见面会、做社群讨论等等。
3.供给分析
前面两点分析的是「别人」,目的是「想用户之所想」,后面两点我们要分析「自己」,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价值」。
但是,怎样才能为用户提供他们需要的价值、而不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用户呢?这里我们就需要做供给分析,来看看针对用户的需求,我能提供什么来满足他们。
我在听紫云住过几次后,和酒店经理罗建波慢慢熟络起来,又因为我俩同年,所以每次去都会聊很久,也因此知道了他的从业经历和听紫云的创建过程。
听紫云项目的确定和罗建波的任命,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为什么他们能这么快就匹配上,因为罗建波的个人条件能满足公司高层对于听紫云项目负责人的要求:
公司需求:独当一面、吃苦耐劳、核心凝聚力、积极进取、树立项目的「家文化」与当地浓郁的文化氛围相呼应......等等;
他能提供:较早独立、边防部队经历、从未停止过学习、在公司旗下企业从保安员做到保安部负责人,还跨部门做过大堂经理、餐饮部经理,一路遇到很多贵人,从心底认可公司的「家文化」......
于是,二者就这样匹配上了。
所以,想要与用户需求呼应,做供给分析是重要且必要的,具体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我是谁?
学习什么专业、在哪个行业工作、兴许爱好是什么、从重要经历里获得什么感悟......等等。
我擅长什么?
核心技能是什么、做什么事情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别人有可能因为我做的什么事情而向我付费、通常在什么事情上别人会第一时间想到我......等等。
我能提供什么?
我能用什么方式,把自己擅长的传递给别人:整合、联结、筛选、便捷......等等。
4.目标分析
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做一件事情、推荐一个东西,要达到什么目的,我们可以从这三个问题入手:
希望用户得到怎样的认知?
认可、赞同、改观、多角度思考......等等。
希望用户产生什么感受?
感动、愉悦、信赖、舒适......等等。
希望用户采取什么行动?
购买、推荐、转发、互助、联结......等等。
建立用户思维的起点是「想用户之所想」,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价值,那么,在用户思维里,价值指的是什么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需求的层次: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把人的需求分为五层,由下到上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
「价值」就是「需求」和「供给」重叠的地方,换句话说:你提供的刚好是我需要的,它就是有价值的。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在你为对方做推荐这件事上,提供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另外,如果你有什么好方法,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