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职1周内
了解业务及产品需求方
1.通过过往用户调研、功能数据分析、竞平了解业务现状。
2.结合基本了解的情况,梳理出用户体验地图,并与各业务需求方讨论,丰富场景。
做完后可以有以下收获
1.可以对要做的产品有基本印象
2.对组织架构及其负责人有大体了解
3.对体验优化点及方向有大概的勾勒
二、入职2~3周内
了解产品版本规划
1.针对产品需求池内的需求,进行分类,分为新产品功能/营销产品功能/产品功能优化/营销推广H5 等需求
2.针对产品规划时间制定出自己的工作规划,如:设计稿预估交付时间
3.做入司后的第一个需求,并针对该需求进行充分且合理的分析等前期工作后,产出交互稿。(前期工作包括:合理性分析、用户调研、相关数据收集、需求目标确定及追踪数据需求产出)
做以上内容的原因
1.可抓到最真实的用户场景,了解到真实的需求目的。保证产出最合理的交互流程,不至于下游同学多次返工
2.帮助产品选择正确道路及方案,有助于自我提升影响力
3.通过数据和上线后的效果可明确知晓产出交互的合理性,提高专业水平及对行业的认知度
三、1个月之后
此时你已经基本摸清公司的流程与运营模式,交互需求方大体都是源自产品的,你就可以按照以下逻辑完成需求:
产品需求大体分为两种【产品功能】及【营销功能】,他们分别有不同的处理逻辑
新功能(关键点:从体验角度出发)
1.分析功能合理性,丰富用户场景
2.用户调研/竞品分析
3.产出原型图,及埋点需求
4.对接ui、开发落地上线
5.收集线上反馈及时产出新的迭代版本
营销功能(关键点:营收与体验的取平衡点)
1.分析需求目的及目标,明确核心场景及收益
2.思考与现有流程结合的最佳布局及切入点
3.用户调研及竞品分析
4.产出用户体验及业务目的都能保全的原型图
5.对接ui、开发落地上线
6.收集线上用户反馈和数据表现情况,及时产出新的迭代版本
四、要从头到尾贯穿始终的工作:恰当的用户调研
1.功能满意度调研
目的:及时调整功能逻辑,做真正用户需要的功能,一般是在上线新功能后开展
2.需求挖掘调研
目的:丰富用户场景,提高用户体验,一般是在新版或新功能要产出前开展
3.NPS调研
目的:了解产品现状,明确优化方向,一个季度或一次重大产品迭代后开展
4.竞品分析(目的性竞品分析,周期性竞品分析)
目的性竞品分析:做新功能、新方向尝试前,摸清行业现状,有助于做正确的决策
周期性竞品分析:时刻关注竞品变化,有助于产出正确的产品规划,一个月1次或2次
5.可用性测试
目的:新改版要上线前,测试一些用户反馈,避免上线后NPS值直线下降
6.支持当前产品的用户画像
目的:找出80%的用户习惯及诉求
实现方式:客服听音/用户访谈/线上问卷/各大应用商店评论/各大社交网络评论/竞品/门店走访/第三方外包/数据网站平台(CNZZ、百度指数、易观数据)
五、加分项
1.专业分享:心理学知识分享、新版安卓或iOS的UI规范分享、界面组件常识分享等
2.产品抽象能力、系统性逻辑能力及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多看书、多总结、多与牛人探讨
以上就是随便想到,随便写的,欢迎大牛批评指正,共同进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