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
表姐:女儿四年级,某装修行业巨头地区代理商会计
弟弟:女儿三岁,某北京知名公司销售
我:女儿六岁,一个略显可爱的30+岁的中年
今年春节在老家聊天,弟弟首先对我开炮
弟弟:“你给甜甜报那么多的班,孩子不累啊”
我:“大家都这样,你不报就落后啊”
姐姐:“小弟啊,你孩子还小,你不懂!”
弟弟:“反正我想好了,我家小茉以后不这样,想玩就玩”
我:“几年前,我也这么想的!”
姐姐笑而不语……
另一件小事
昨天下班到家,女儿舞蹈课结束也回到家了!
“爸爸,我要吃炒饼,你给我留着呢么?”
“留着呢,赶快吃,吃完写作业”扭头问妈妈“今天作业有什么?”
再回头,女儿的脸垮下来了!
似乎空气都凝固了!
第三件小事
下图,是妈妈给女儿准备的每天的课程表,事无巨细全囊括,但是真正能够执行下来的只有学习,只有学习,只有学习!
那么,
问题来了
诸位看官家长
你们,是不是也这样呢?
如果是,
那么恭喜,
我们都是“怪兽家长”
1作为家长的我们,是不是希望孩子幸福呢?
答案是理所当然!
那么,孩子的幸福到底是什么呢?
多么简单的问题,似乎有点触痛当今教育纤细的神经。因为,你看,本来应该给孩子幸福生活的父母们,有的变成“狼”,有的变成“虎”,更有甚者变成了“怪兽”
“怪兽家长”这个称呼最早起源于日本的一部电视剧,是学校指以自我为中心、不讲理的监护人;一次次对学校提出无理要求、妨碍正常学校管理的家长。
有家长要求老师一大早就要到家中接学生上学;
有家长要求老师留意天气预报,通知学生第二天是否需要带雨具上学;
有父母不满学校年报上自己孩子照片太少,要求重新编排加印;
甚至有家长因为自己孩子腿伤不能上学要求所有班级停课,知道自己的孩子能正常上学
……
看看,多么可怕!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怪物家长”呢?
2归根到底:一切对于孩子的喜爱都落在了孩子的成绩上面!
来想一想,
过年过节的时候,亲戚见面的第一件事是不是问孩子成绩
朋友聚会的时候,大家是不是都在讨论孩子的兴趣班,获得了什么奖项
甚至,夫妻之间下班的第一句话是不是今天孩子在学校到底学了什么。如果孩子当天的小测验出现了差错,夫妻之间的气氛也会诡异起来?
太多了,太多了……
你可能会问,我们都生活中这个社会,大家都这样,我又有什么办法呢?不随波逐流,我的孩子就会“先甜后苦”。那么我宁肯让他“先苦后甜”。
3
最近看了一本书,出自香港《壹周刊》前副总编屈颖妍,书的名字叫《怪兽家长》。
自从有了孩子,屈颖妍就辞掉香港《壹周刊》副总编的职务,当了全职妈妈。她怎么也没想到,对付3个孩子,比办好一本杂志要难得多。
在这本书里,
她写到自己不会笑了,
写到自己变成了“怪兽家长”
写到很多家长害怕自己的孩子有空闲
写到为了进入名校,家长集体作假
写到当今最难教的,是家长,不是学生
……
在这本书里,她写到了“怪兽家长”的几个特征
看重分数、看重成就
无数兴趣班
以读名校为目标
喜欢比较,缺少鼓励
只埋头照顾子女,失去自我
很有控制欲,子女毫无隐私
过分保护子女
是的,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尤其是看着女儿那几张被她自己也津津乐道的奖状--成绩的、全勤的、跆拳道的、跳舞的……唯独缺少了一个“本月空闲时间最长奖”!
4
我知道,“先苦后甜”也好,“怪兽家长”也好,体现的就一点:教育焦虑。这大概是世界的通病!
得病的是家长,受苦的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该站在更加高远的地方去看待孩子的教育,做一个计划,猜想当你的孩子到18岁成年的时候,你希望他身上具备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我认真的想过这个问题。当我把所有我希望女儿能够做到的事情写成一张密密麻麻的列表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害怕,于是对着那张表进行了一次大手术,删减到最后,我觉得下面三点足矣:
我希望我的女儿有能养活自己的专业技能,可以很好的独立生活;
我希望我的女儿能有一点点自己独特的爱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我希望我的女儿有独立思考辨别是非的能力,能够有逻辑的挑战生活;
5
我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看到这里,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对我上面写到的三点嗤之以鼻,更不知道你们会不会给自己的朋友看,但是衷心的祝愿天下所有小孩都能开心,希望天下所有家长都不在焦虑!
END以上。2018年3月1日夜,甜甜圈的爸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