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孩子学会写作》共读打卡整理

《让孩子学会写作》共读打卡整理

作者: 清秋洁 | 来源:发表于2022-06-04 17:01 被阅读0次

作文课的迷茫(第1天)

从教十四年里所见,所闻,所思,让我在语文教学的有些迷茫,特别是作文教学,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一届不如一届,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结果呢?部编版教材出来后对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实际的教学却一如既往,变化不大,好多老师任然想用一本书让学生提高写作和阅读,这是不现实的。蒋老师的作品内容很实际,切合当下的的语文教学,之前读过他的《和孩子聊聊书吧》《让学生学会阅读》,以及买给女儿的《作文九问》,这些作品中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值得去学习借鉴。这次遇见《让孩子学会写作》,带着问题继续学习,希望可以在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特别是14节作文课,我想在蒋老师的作文课中找到作文教学的方法,让自己不再迷茫和无助,从而指导学生,让学生做到热爱写作,热爱语文,热爱生活。

作文写不好的原因(第2天)

今天阅读的这一部分里,蒋老师用自己教学中的例子引出了作文写不好的原因:没有兴趣和天赋,书读的少或者不会读,写的太少,缺少写作技巧。针对这四个原因,我和自己班里的八年级学生进行了比对,发现自己的学生写作水平有以下的现象和原因:1.小学初始阶段没有打好基础。班里有10个(45—50个)左右的学生作文连一句话都说不清楚,用一个词语造句,他们都想不出来。2.班里写作中等水平的孩子占了20几个人,作文语言平淡,偶尔有错别字,作文中的材料陈旧,没有新意,会把一篇作文的素材反复使用,所以作文最终考试也只是及格的程度(50分得30—35分)。3.班里有十来个同学作文可以看到新颖的地方,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喜欢读书,喜欢写自己的读书感悟和生活中的事情,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关注生活,关注新闻,他们的作文有内涵,有自己的想法。

蒋老师的小鸭事例,更让我坚定了写作技巧的关键,班里中等的这一部分孩子完全可以在技巧点拨上让他们的写作上个层次,也让他们对自己的写作有信心。对于班里后面的10个孩子,我自己觉得现阶段最主要的是让他们学会把语言表达清楚,能完整的讲清楚一件事就是最大的进步。

打卡第3天

今天阅读了这一部分内容,体验最深的是写作风格的形成来自阅读,这要从我们班里的几个孩子说起:一班的才女李佳怡,喜欢读古风古诗一类的文章,所以她笔下的文字充满了诗意,每次作文中透着古色古香;一班的乔思吟同学古灵精怪,一个人的朗读可以带动全班,喜欢读故事性比较强的作品,所以她的作文每次阅读都会看到故事,故事背后是浓厚的情意;一班的杨雪青同学看似文静,但却与乔思吟一起可以“耍宝”,每次阅读分享两个人就会来一段“双簧”,但是她的文字是最细腻的,让人读后很感动,记得一次作文讲评,她的作文让班里好几个人流下了眼泪。二班的何楚晨同学是刘慈欣的“铁粉”,他的文字偏重于散文,有时会出现许多新名词,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二班的黄悦悦看似大大咧咧,但是文字却透露着独到的思想。……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阅读留下的痕迹,阅读对写作的影响是有形的。(今天太忙了,上了三节课,听了两节课,下午还阅作业,没来的急写笔记,怕打卡吃了,明天一并展示。阅读打卡真的可以督促自己去读去思考,发现不曾有过的体验。)

打卡第4天

读了今天的一部分内容,针对我的学生现状不得不说,初中阶段的他们喜欢特立独行,喜欢做自己的喜欢的事情,班里一大半的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他们觉得与其读那些不懂半懂的文字,还不如去网上去走一遭,刷一下自己的记录,他们觉得信息发达的今天,网上什么都有,何必在那里耗费时间。但是也有那么一少部分同学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他们已达到了蒋老师笔下的三四阶段,还记得假期布置了随笔,收上来发现总有那么些文字是走心的,他们不会完任务,他们喜欢用文字表达情感,所以凡是交了的同学我都会写上评语,即使是不多的几句话,我也会鼓励这部分同学坚持记录,那些生活留下的痕迹是受用一生的财富。

生活的敏感度(第5天)

今天读到的“生活的敏感度”,我觉得对于写作非常重要,就以我的学生为例,记得有一次我给学生布置了以写春天为主题的作文,课前我准备了一些校园春天的景色图片,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当图片放出来的时候,学生很惊讶,说这是我们的学校吗?不会吧,他们说我们怎么没发现,我觉得:一是学生觉得每天生活在这里,没有新意了;二是缺少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力, 他们觉得作文写这些没意思。其实很多的素材就在自己身边,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颗去感知的心,这样就会发现素材无处不在。同样的主题,有一部分同学就写的很不错,上学路上两旁盛开的海棠花,校门口盛开的榆叶梅,草丛里不起眼的小花等等,都在春天绽放着自己的姿态,只要调动多种感受,学生就会又不一样体验。

写出真实(第6天)

读了这一部分,我和女儿交流了一下,因为她们学过《巨人的花园》,所以我把原著读给她听的时候,她说,原来原著里写的这么细:花草是什么样的,小鸟和孩子之间是有互动的。而她们的课本上就是一些概括性的词语,看不到具体的东西。她还举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六年级下册课本节选了,她自己也读过原著,她说:课本节选了把人物心理描写都省去了,让人读起来没有感觉。作为老师我们知道人物心理描写特别能体现人物性格,省去后人物就没有那么丰满了。从交谈中,我发现孩子们是可以分清作品语言的优劣的,这也是在对比中体现出来的。

回到这次给学生布置的演讲稿作文:《我的梦想》《书香伴我成长》《让爱永驻心中》,《我的梦想》好多同学都在解释梦想是什么,而忘记了说自己的梦想是什么,为了实现它自己该如何去做。这很明显忘了作文的题意,高大上的词语用的再多也是空中楼阁,不真实。《书香伴我成长》也一样,重点在伴我成长,讲自己的读书经历,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书籍,不是别人的。大段的引用名人名言,大段的说读书的好处,唯独没有自己。这都说明了作文首先不要脱离真实,可以想象,但是是基于现实的想。

见字如面(第7天)

今天读了书信这一部分,真是满满的回忆,引用木心的这首诗真的让人很有感触。还记得初中那会没有电话,和同学联系会以书信的方式,至今回忆任是充满了温馨,看着文字就仿佛看到了写信人伏案书写的场景。今天我们在教学中也会布置书信,还记得一次一个男生写给自己的妈妈,信中诉说了妈妈对自己的教育和唠叨,以及纠正自己的写字姿态等,我看到这封信是坦诚的,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倾诉了出来,遗憾的是妈妈看不到,也不能给看,从文字中看到妈妈是权威家长,所以书信给了孩子宣泄的渠道,在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好多妈妈的身影。

还记得有一本书《山茶文具店》 讲的是代笔人一代代的理解和继承。(以下是当时读书写的感悟):(一本温馨,充满了治愈气息的书。在书看到鸠子在叙述中,回忆与上代的过去,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逐渐明白上代,最后达到和解,写出了属于自己的信。

作为代笔人的鸠子继承了山茶文具店,即使过去与上代之间有误解,从继承文具店那一刻起,鸠子已经在逐渐理解体谅上代,当一封封代笔信在鸠子的用心书写后寄出时,鸠子在与上代和解,与自己和解,直到QP父女的场景让她回忆起相同的场景时,她哭了,哭代表着理解,代表着后悔,代表着与上代达成和解,即使上代已经离世,但书信写出,和解永远不晚。

惊异于本书中对于书信的一种虔诚,代笔人工作的守望,都让人很温暖。想想自己不写信已有十多年,记得大学时还给家里写过信,在后来没有过,书信已在高科技的推动下,淡出了我们的生活,现在的孩子甚至没写过信,更别说像鸠子那样的用心写信。怀念那些年用书信传递情感的日子,那些文字都有一种力量,一种温暖,真可谓“见字如面”。)

分享的价值(第8天)

今天看到文中的新闻播报,我自己的做法是每天课前分享,这个分享不固定内容,有分享者自己决定,做这个目的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于生活的洞察力。从七年级第二学期一直坚持到现在,一年多的时间,我发现了一些学生的改变,能力好的同学由最初的拿稿子到现在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由只分享书籍到分享对时政等的看法。能力一般得同学由最初的不敢抬头、声音小的听不到可以现在可以分享自己对看过的电影,书籍的评论。在我看来,无论那种方式,只要孩子们去观察去思考,那么他们的主动性就得到了提升。

告诉与描述(第9天)

读了今天的这一部分,真是佩服蒋老师的设计,这样的作文课谁不喜欢呢?看到开始对于“描述”和“告诉”的区别,让我也真的理解了这两个名词,也发现我的好多学生不会描述,就以这次作文“学写故事”为例,有的孩子写自己生活中的故事 但是故事大多以告诉的方式表达,所以文章读起来干巴巴的,而从蒋老师的讲解下我发现描述是会让文章生动的,而且会从文字中看到鲜活的形象,细致的描写。明天另一个班的作文课,准备试试这些技巧,让学生学会描述,学会讲故事。

电影的魅力(第10天)

今天读了蒋老师的这一部分,自己大受启发,其实有时候过多的说教不如换个方式,也许那些故事,那些人就会让我们的孩子受到不一样的熏陶和启迪。我会给学生推荐电影 ,但是停留在推荐上,不知道学生有时间看吗?我的课前分享学生会分享电影,而且通常情况下电影还会引起共鸣,一次有人分享《了不起的菲丽西》,恰好前一晚陪孩子看过,而且看过好几遍,和学生多聊了几分钟,发现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不同的视角。他们喜欢看《寻梦环游记》《飞屋环游记》等,学生对电影的也是有他们自己的喜好。我发现要像蒋老师学习推荐经典名著改编的电影 从看电影引导到读书,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

打卡第11天

今天看到新闻写作,想起了新闻的相关知识,曾经也教过学生新闻。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新闻内容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简记为“五W”+“1H”,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八年级上册有新闻单元,讲到了消息,人物通讯等。但是都有别于蒋老师新闻写作,蒋老师的指导更贴近生活,让孩子们明白新闻离自己很近,还可以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

“公益”一词会在电视上见的多,生活中常见的有助学公益等。还记得在农村时,有一个姑娘,爸爸妈妈都是聋哑人,爷爷坚决让姑娘初三毕业后回家帮助家里,而这个姑娘学习又好,还想读书,所以我和几个老师帮助联系了几个爱心人士,帮助姑娘进入高中,支助她后期的学习费用。“火柴公益”是一个帮助老师成长,帮助乡村学校的组织,在这里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真实的生活 写作的源泉(第12天)

《论武松打虎的可能性》中我看到了学生的怀疑精神,“学贵有疑”,“尽信书,不如无书”其实说的都是这个道理,我们孩子的读书,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死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知识用于实践,写作就是学习的实践之一,在文字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思维的碰撞,会看到知识在他们眼中不同的形态。

“事实上,我们周围一直都有美好的事情,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发现而已”。当我们放慢忙碌的脚步,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许多被我们忽略东西:孩子的微笑,来自朋友的关切,甚至路边不起眼的小花,都会带给我们眼前一亮。昨天课堂上有一个男生被他人戏谑为“班草”(这个男生成绩不太好, 加之平时不爱说话,自己也没有上进心),而另一个平时爱说话,不太着调的男生,站出来说话了“你们这样可太过分了,有必要这样说别人吗,体谅一下当事人的感受”。我从这件事上看到了学生不同的一面,他们内心的正义感,他们对别人的体谅,这就是善良。所以生活中,当我们用心去看待人和事的时候,往往更真实。

应试教育下的语文写作(第13天)

今天这一部分内容,说到了语文老师的心坎上,不管是作文还是语文教学,在应试的大背景下,老师和学生都很无奈。先说说应试作文吧,这学期中期考试,语文作文是写《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班里好几个作文写的不错的同学都得了30—35分不等(满分50分),下来后就来问老师我觉得我的作文还可以啊,为什么得分不高?我只好无奈的说:考场作文有它的评分标准,而且每个阅卷老师也有个人的喜好……,最后再一一分析了他们的个人情况,让他们也明白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

再来说说语文教学,学生喜欢的课堂是怎样的呢?我一直在问自己,是按部就班呢还是趣味十足呢?按部就班就是把考试涉及的知识点设计在课堂里,让学生学会解题技巧。趣味十足是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从课本入手整合内容,融课内外于一体。按部就班可以出成绩,趣味十足现阶段可能会没成效。我想起之前读过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这本书,书里李老师说有一个语文课开学到中期没人带课,老师只布置任务,学生自己学习自己读书,结果这个班成绩超过其他班,这有点讽刺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小学语文考课本内容多,初中考试课本内容只考20来分(满分120),面对这样的境地,我们如何取舍呢?

读书写作(第14天)

今天是共读最后一天,感谢助教老师的辛苦点评,也感谢各位老师精彩的分享,在这里看到了不一样的思维,以及老师们的精心阅读打卡,“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远”,喜欢这种共读,一方面督促了自己每天去读去思考,另一方面可以看到他人的观点和做法,激发自己去尝试。

说说蒋老师写给王芷墨的信,这封信里我看到了一个老师对孩子的鼓励和用心。写作是一个坚持的事情,学会去读,去思考,去关注生活,记录生活,那么你会发现自己的优秀。山姆老师的做法也是值得我去学习的,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用几个词去想,看似荒诞,但是长期坚持会发现孩子的创造力有了,他们在写作上就会更自由,那么精神也会丰盈许多。最近看到我的学生们为了生地会考,每天苦大仇深的样子,真的有些伤心和可悲。周五上课时他们异常活跃,问他们今天咋了,他们说:老师,周五了。我心里有些悲凉。我真想告诉他们:把你们的不快写下来吧,这样你们可以少承受一些压力和痛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孩子学会写作》共读打卡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tlm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