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痹证,根本在经络,深则牵涉内脏

痹证,根本在经络,深则牵涉内脏

作者: 经典拾要 | 来源:发表于2024-08-01 14:23 被阅读0次

痹证虽然由于外邪,而病的根本在经络,再深入就会牵涉内脏,因此它在上焦会有喘息呕吐;在中焦会有胀满,有疼痛;在下焦会有飧泄(完谷不化),有大便秘结等病症。上述都是风痹的兼证。但凡有出现,应当遵循各门类治法,并权衡病症的缓急先后,根据证侯来治疗。

痹证风邪较盛,应当遵循散法,适宜用败毒散(柴胡、前胡、川芎、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乌药顺气散(乌药、陈皮、麻黄、白僵蚕、川芎、枳壳、甘草、桔梗、白芷、炮干姜)之类为主。

如果因为风邪较盛,又兼有微火,适宜用大秦艽汤(防风、知母、生地、柴胡、前胡、秦艽、甘草、人参),或者九味羌活汤(羌活、防风、细辛、苍术、白芷、川芎、黄芩、生地、甘草)之类为主。

痹证寒邪较盛,只要表里都没有热证,就应当遵循温法施治,适宜用五积散(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或者小续命汤(麻黄、木香、缩砂仁、人参、川芎、甘草、杏仁、汉防己、桂心、北防风、附子、川乌、白芍药、黄芩、独活)、甘草附子汤(甘草、附子、白术、桂枝)之类为主。

如果寒邪过于严重甚至有气虚,适宜用《三因》的附子汤(附子、桂心、白术、甘草、防己、茯苓)之类为主。

痹证湿邪较盛,身体一定会沉重,有的人多寒,有的人多痰,有的人多汗,都是脾弱阴寒证。

像羌活胜湿汤(羌活、独活、藁本、防风、甘草、蔓荆子、川芎),是兼风散湿的方剂;五积散(白芷、枳壳、麻黄、苍术、干姜、桔梗、厚朴、甘草、茯苓、当归、肉桂、川芎、芍药、半夏、陈皮),是温经散湿的方剂;真武汤(茯苓、芍药、生姜、附子、白术),是温中除湿的方剂;《三因》的附子汤,是补脾燥湿的方剂。

调气平胃散,是行气行湿的方剂。五苓散,是利水导湿的方剂。二陈汤、六君子汤、是化痰去湿的方剂。

大概是治湿的时候就要让它燥,要让它燥就应该遵从暖法。

因为脾土喜燥而恶湿,喜暖而恶寒,因此温脾就能治湿了。然而又有湿热引起的疾病,一定要出现内热的症状,滑数的脉象,才可以用清凉治疗,适宜用二妙散以及加味二妙丸、当归拈痛汤之类为主。内热很严重的,如抽薪饮之类也可以暂时使用,先清火后再调气血。

风痹的病证,大多数病人因虚者多,因寒者多。因为血气不充盈,风寒才得以侵入;因为阴邪留滞,经脉才会不能通利,这是痛痹的主要逻辑。只有三气饮(当归、枸杞、杜仲、熟地、牛膝、茯苓、芍药、肉桂、北细辛/独活、白芷、炙甘草,附子),以及大防风汤(人参、白术、防风、蜜炙黄芪、熟地、杜仲、白芍、牛膝、羌活、附子、肉桂、炙甘草、川芎、当归、生姜)之类,才能有效果,但凡治痹证的方法,这个最好。病人有适宜用酒的,就用三气饮浸酒服,或者用易老天麻丸也可以。

历节风痛,因为痛无定处,因此属于行痹之类。《病源》说:历节风痛是气血本来虚弱,有的人因为饮酒后腠理打开,汗出当风所导致,有的人因为劳倦后调护不谨慎,以致风寒湿三气的病邪遍行关节,与气血相搏,引起非常严重的疼痛,好比被老虎咬,因此又有白虎历节的名称。

痛痹的病证,多数白天轻而夜晚重,是正阴邪在阴分。有每逢风雨阴晦的天气就变得严重,是正阴邪侮阳的病证。有的人得暖遇热就变严重,是湿热伤阴的火证。有火宜适宜遵循清凉,有寒的适宜遵循温热。如果筋脉拘急迟滞,伸缩不利,是血虚血燥证,非养血养气不可。治法总体与前面相同。

资料来源:《景岳全书》  注:此文系笔者按古籍翻译整理,文中治疗之法以及药方等皆源于古籍,仅供阅读。若有需要,务必找专业中医师诊治。

相关文章

  • 第6章病证学说7-痹证

    4.痹证 痹者,闭也。痹证是指同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致使营卫失调,气血经络滞涩不通,发生肢体疼痛、麻木不仁,以及脏腑...

  • 20170420张建斌

    初探海特氏带 定义:内脏牵涉痛区,即特定体表区域与同节段神经支配之间的内脏联系

  • 中医内科(肢体经络病症)

    第七章 肢体经络病证 第一节 痹证 463 痹症风寒湿热乘,气血经络痹阻名。 风盛走游为行痹,防风汤方功效灵。 ...

  • 痰湿原因

    情绪,熬夜。 肾精不足 痰湿重,堵经络 和欲望有关(情欲,食欲,贪欲)肥甘厚味 引起经络不通 内脏煎熬 治疗方法:...

  • 风湿类疾病的疼痛

    痹证,是风湿类疾病的总称。 关节疼痛、肿胀、拘挛僵直是痹证的三大主症。 关节疼痛是痹证的主...

  • 2017-06-20

    中医认为,在人体的十二经络中,足底有与人体内脏器官相联系的敏感区。光脚走路,可通过经络传入大脑,协调系统...

  • 悬灸的好处

    1.温经散寒 悬灸可用于气血因寒而运行不畅,留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2.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

  • 打通全身经络的“狠穴“~胸椎

    可以通达全身经络的部位--胸椎 作用原理:每一个内脏通过神经、经络都与脊柱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也可以检验全身经络是...

  • 《黄帝内经·痹证第四十三》

    《黄帝内经·痹证第四十三》 【原文】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大意】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

  • 人体十四经络详细分析: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人体十四条经络, 一通百通,一堵百堵! 每一条经络的走向都不同, 经络通,病则少, 经络堵,病则多, 经络堵塞对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痹证,根本在经络,深则牵涉内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uo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