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不要怪古人爸爸,他真的没故意写错别字

不要怪古人爸爸,他真的没故意写错别字

作者: 1ea35e3a00cf | 来源:发表于2018-06-21 13:01 被阅读0次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不”=“否”,“在不”=“在否”

    秦王还柱而走。

    “还”=“环”,“还柱”=“环绕柱子”

    回想我们的中学时期,

    是否也曾被一个名叫“通假字”的东西给玩弄戏耍又无助痛哭。

    就像上面所看到的,有时会发生美丽的巧合:借代字与本字的内涵相近,换着用依旧秒懂,而更多时候:

    借代字与本字是风马牛不相及,字义相去甚远。

    于是乎就有许多朋友疑问,为什么会有通假字?通假字难道不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为什么古人写的错别字会出现在我的语文试卷上?为什么错别字是正确选项?为什…

    停停停。在我们要剥了古人的皮之前,先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所谓的,通假字。

    通假字分广义狭义,广义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狭义即其中的通假字。

    古今字:在新时代使用的,根据某古字再创造的,具备该古字意义的新字。

    异体字:读音、意义都相同,而写法不同。

    通假字: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首先,讲讲“古今字”:

    这个真的不能埋怨古人爸爸,为什么呢?

    原因是在古代,文字当然没有现今这般数量庞大,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认为正确的文字在当时压根就不存在呢。

    况且古代生活纯朴,作息简单,也没有那么多新鲜事物需要用来表示。

    诶,万一碰上新鲜事物要怎么办?

    比如早市这种新鲜事物出现了,可…可恶,“早”这个字还没出现。

    “哼哼哼(笑),这个简单,待我掏出法宝,文~字~万~能~转~化~机~”

    一个按钮,“早市”变“蚤市”~

    只要有文字万能转化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厚颜无…轻松自如地将现有文字套用在新鲜事物上。

    再好比说:复=覆=復=複

    尉=慰=熨

    因为没有,所以正义。

    我们现在再用古今字,就只能是彻彻底底地用错别字了。

    啊,我女朋友哭嘤嘤了,我先去安尉安尉再回来码喔。

    大家我回来啦,哎呀,去了一看原来是把宝贝小裙子给尉坏掉了。

    Okok我们继续,接下来为各位讲讲“异体字”:

    所谓异体字就是规定的正体以外的与正体同音同意不同形的字。好比说在中国大陆,繁体可以叫做简体的异体,而在中国台湾等地,简体又可以叫做繁体的异体。再不正经一点地说,曾在非主流一代流行的火星文也可以被称为异体字。

    既然如此,那又怪不得古人爸爸了,

    那个时候汉语还没形成一定规范,连文字用的都不见得是同一种。

    周朝分封八百诸侯,而“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

    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尚有170余个,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突然引经据典,感觉自己好专业喔)

    既然没有标准,也就没有一个统一正确的概念。

    你看古人爸爸写的,在你的时代可能是错别字,而在古人爸爸的时代,他那个地方,反而还是普遍用法呢。

    最后,我们来说说最具争议的“通假字”:

    “通假”即“通用”“替代”,它与“古今字”最大的区别在,通假字的本字与替代字同时存在,古今字的旧字与新字不同时存在;与“异体字”的最大区别在,通假的本字与替代字可以换着使用,并都成立,而异体字中,正体与异体混搭使用不符合文字规则,正体只能和正体在一起。

    某种意味上,通假字确实可以看成是古人爸爸写的错别字。

    错别字包括错字与别字,所谓错字,即在某个已成规范的语言文字系统中使用了违反正确定式的表达,而通假字,通常是指使用了别字:

    古人爸爸使用别字通常有以下几个情况:

    ① 哎呀,想不起来咋写了,没~事儿,换个同音的;

    ②哎呀,不清楚该用哪个了,没~事儿,点兵点将点到谁就……;

    ③哎呀,这字也太不吉利了吧,没~事儿,换个同音的。

    各位,先收起你们的50米大刀,听我细细道来。

    清代赵翼在《陔余丛考》一书中写道:

    “字之音同而异义者,俗儒不知,辄误写用,世所谓别字也。”

    也就是说,某个人某天忘了某个字咋写了,就换用了某个同音字,而有文化的没文化的都分辨不出,大家跟风使用,使用多了,同音字就被官方认可了。

    为什么可以理所当然地换同音字呢?因为当时没有拼音。

    为什么大家都没分辨力呢?因为并没几个人有。

    为什么官方就认可了呢?因为这样方便。

    现代新词,旧词新意也是如此,大家都用惯了,就会继续用下去。我们会惊奇地从中发现,语言文字的进步原来不是科学家的天才创举,而在于我们每个人联合成的集体创造。

    语言文字的创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不断变化与发展的,在古代,汉语体系还显得十分简朴,有很多bug。这就需要古人爸爸在使用中慢慢地总结经验。

    最初是,一切都还在形成变化过程中,可以用这个字来表达某个意思,也可以用另一个同音字来表达,因为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用着用着,标准才慢慢出生,系统完善起来。

    因此我们能发现越古老的文章,通假字越多,越近期的则越少。

    但是!

    我们要从上文中找到这个出场频率最高的词:同音

    注意了,通假字中绝大部分,都是选取的同音字。

    清代学者王念孙、王引在《经义述闻》中这样说:

    “训诂之要,在声音不在文字。”

    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相当一部分书籍都是借由读书人的背诵,重新书写出来的,而当时他们背诵只重读音,因此也造成了许多书籍当中出现了“异体字”

    这些都侧面表示了古人更重视语言,而文字主要只是起记录作用。

    我们都知道古文没有标点符号,他们读起书来可不会像我们这样默读,而是摇头晃脑地吟咏,根据文字自身的韵律来停顿、婉转。

    古代也没有拼音,古人爸爸使用“反切”来教人识字。

    什么是“反切”呢,就是取两个会读的字,取前一个字的生母,再加上后一个字的韵母和声调,组合起来读新的字。

    比如说:啵+啊!=啵啊!爸!

    这一切都说明了,古人爸爸,真的很爱用同音字诶。但是也没办法,在当时,这应该是唯一最好的办法。

    因此,当我们对这个叫“通假字”的东西疑惑不解时,我们也要想到古人爸爸的良苦用心,正因为有他们长久的不断努力与尝试,才有现在我们美丽的汉语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怪古人爸爸,他真的没故意写错别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uq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