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修心,积极幸福心理
第五课:《人终其一生是成为自己》

第五课:《人终其一生是成为自己》

作者: 宛如初夏 | 来源:发表于2019-02-09 18:54 被阅读111次

    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829天

    家长拿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作比较,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不是自己真正兴之所至的事情,其中的一个副作用就是阻碍孩子成为他自己。

    通俗地说,就是把他不想要的、不需要的硬塞给他,他不能选择自己想要的,就会阻碍他成为他自己。

    而需要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人终其一生就是要成为他自己。如果我们自己的意志不能实现,我们会快乐不起来,总觉得生活中缺了点什么。当我们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情,积极性就会特别的高,即便遇到困难,也会想办法去克服。

    其实,举个最简单通俗的例子,我们在家庭中,夫妻两人的争吵,很多时候就是因为自己的意见另一方不听,自我意志得不到实现,而非常不满意引起的。

    补充一个知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是美国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在1968年提出来了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生理需要:指人对食物、空气、水、性和休息的需要。是维持个体生存和种系发展的需要在一切需要中,它是最优先的。

    安全的需要:指人对安全、秩序、稳定以及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人就会感到威胁和恐惧。它表现为人都希望自己有丰厚的收入,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希望生活在安全有秩序,可以预测和熟悉的环境中,喜欢做自己熟悉的工作等。

    爱和归属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之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以及隶属于某一个群体并在群体中享有地位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包括给他人的爱和接受他人的爱。

    尊重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希望有稳定的地位,得到他人的高度评价,受到他人的尊重并尊重他人的需要,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会使人体验到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己的信心。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会使人产生自卑和失去信心。

    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指人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的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

    人都有自己实现的需要。如果按照另一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罗杰斯的话来说,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也就是成为自己。

    罗杰斯认为,所谓自己就是一个人过去所有生命体验的总和。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我们是被动参与的,或者说是别人的意志的结果,那么我们会感觉我们没有在做自己。相反,假若这些生命体验是我们主动参与的,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不管生命体验是快乐或忧伤,我们都会感觉是在做自己。

    这两年,“空心病”这个词很火。有媒体报道,某高校大一年级新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人生没有意义,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这样的心理状况被认为是患上了“空心病”。

    “空心病”是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提出的一种说法,具体来说,如果一个非常优秀的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那么他很有可能就是患上了“空心病”。

    给大家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一位男士在36岁,离了婚,辞了工作。因为婚姻是父母安排的,工作是父母安排的。他很理智的对父母说:“我已经36岁了,这之前的前半生我完全是为你们活着,什么都听你们的,但后半生我想为自己而活,我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请你们理解我,不要在控制我。”

    是不是在做自己,这一点极为关键。武志红说:你选择,你才存在过,如果你总是被选择,那么你就不曾活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五课:《人终其一生是成为自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va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