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在于,我们会不会拿别人的经历当规律。
或者,作者通过自己的经历,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或者说宣传什么。
作者通过自己一家的经历,描述了在一个充满自由、包容、和爱的家庭中,孩子们成年后都有了自己的位置,并且人生价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现这一良好的结局。的确,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不赞同都要以挣钱多、获得高的社会地位、过上更好的物质生活为目标。现在看看,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以后要干什么,答案都是科学家、天文学家等等各种各种所谓的“**家”,这种行为好像想想颇为可笑。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每一份劳动和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都是理所应当的,而这世上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出色,甚至出类拔萃。别人的经验,来自于他们的原生态家庭,他们的社会关系、际遇、机会等等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共同造就的结果。他们如果获得了普遍意义上的成功,那可以说成功的人可能聪明绝顶、踏实认真、有好的机遇等等等等,但是绝对不能说他们的做法是完全的正确甚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具体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想要照搬套路,那很可能是行不通的。
透过summer老师给我的信息,仔细分析这家子的本身,觉得更有意思。
首先,这家人是在台湾和美国两地生活。那么他们的家庭文化或者说软环境会受多元的影响而相对更包容。接受教育相对也有更多的机会。没有内地关于教育和升学的那种焦虑;第二,母亲是学霸,父亲是军人,后来父亲回台湾工作,留母亲一个人在美国带四个青春期同时也是叛逆期的孩子,所以,与其说是这个家庭充满了爱和包容,我更愿意相信当时这个家庭的母亲疲于奔命,无暇顾及除了基本生活以外的东西;第三,母亲是学霸,但是性格里的另一面让她愿意接近一个不是学霸的同龄人,所以找了他们父亲这样的人成人伴侣,母亲包容的人生态度,能只够支持女儿大学毕业就结婚、研究生辍学等等在如今的焦虑的父母亲眼里不容的事情,并且女儿在新加坡做全职太太,打理好丈夫和外孙们的衣食住行,也能得到母亲的欣赏和赞美。
这个家庭的经历造就了这个结果,但是却不能说一开始的慢养造就了幸福的一家人。这也是我对很多所谓的教育专家、牛爸牛妈不太买账的原因。重点在于,每个灵魂都是独一无二的,并且付出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