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华山论道想法
不要踩着道德的底线大谈教育

不要踩着道德的底线大谈教育

作者: 佐罗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7-10-06 16:54 被阅读198次

    文|才浅

    不要踩着道德的底线大谈教育

      学堂者,教书也;先生者,育人也。

      然,教育者,教育二字在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有云,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以上意思是说呢,年长的人对年幼的人施加影响,年幼的人跟着学,引导年幼的人向善,把年幼的人培养造就成为年长的人所希望的那样的人,这就是教育。

      据史料记载,“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的所著的《孟子 . 尽心上》,此处有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敌,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在拉丁语中educare,也有“引导”,“引出”之意。

      因此,不难看出,中国自古以来就对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资源,然而,在我看来,如今的教育已远远不能与千年前的真正教育相提并论了,是的,时代的大背景下,或许早些时候的方式已不能再循环往复了,但是,先秦儒家思想经典之经典,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啊,是数千年的提炼出来的精华与国粹,是悠悠历代文人学者所呕心沥血的毕生心血。

        可是,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教育成为了机械试的套路,我这么说吧,一个三岁小孩就开始上幼儿园了,好,开学了,第一天起,学习,刚开始还好,教教唱歌,跳舞,认认好朋友,就这样一天天过去,玩的挺开心,可这些父母不干了,开始联系老师,喂,老师啊,这不行啊,这半学期都过了,我的孩子啥都不会啊!

      哦,你好,现在还小班,教东西还有点早吧,慢慢来呢。

      啥?我就是让他来接受教育的,既然早那就不用来了呗!嘟嘟嘟……

      我们从小就是这样被一步步安排上来的,都恨不得用一天让我们学成功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这就会有人说,还不都是为你好!为我好?是啊,真好,真为我好,可是,这是我的人生,谁想要一个一出生就沿着一条铺好的道路去走,过着一眼望的到尽头的未来,这,是爱吗,这是自私的爱,许多的父母都将自己没有做的事,不敢做的事,做不了的事以及未完成的事都强加在他们的孩子身上,还以不孝来压制他们的反抗,你的孩子只是个孩子,他们不是机器,他们有自己的生活和梦想,有自己的愿望和要去的远方,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终归还是我们的!

        是不是有人要说我不懂得感恩了,我知道,肯定都会的,我不是在批判我的爸爸妈妈和所有人的父母,也不是说这样是错的,完全不对,不不不,绝不是这样。龙应台《目送》里这样说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放手让他们去过自己的人生吧,毕竟你不是他们,代替不了的人生就随遇而安吧。

      英国斯宾塞说过“教育为未来生活之准备”

      未来的道路也许遍布荆棘,也许芳草萋萋,但是,没人能陪我们一道走下去,知识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带着它上路,我们不会觉得这世界过于肤浅单薄,思想不会浅显空洞,生活不至于乏味无趣,人生何止活着如此简单。

    聂圣哲也说过“优秀是教出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是一个人将来能否立足社会的根本”

      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和一个支离破碎的家庭对一个成长的孩子来说,是决定他们的一生的,所以,有时候上不上什么所谓的名牌大学,知名院校也没那么重要了,我记得就在今年夏天,一个名优秀的三好学生,高考过后失踪,几天后找到的只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他只留下了一封遗书,说从小父母就要求他必须是第一名,他的人生就是那种一眼看穿的到尽头的那种,爸爸还外面受气回家就撒到他身上,还以自己受苦受累都是为了孩子,活着就是为了他,这种类似的话语强加在孩子身上,那不是家吧,那是个葬送生命的坟墓吧!

    鲁迅先生也说过“教育是要立人,儿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导和解放”

        除个家里父母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之外,每个人都接触最多的就是学校、老师,不可否认,上世纪二十年代五四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是鼎盛时期,高举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进步思想。那是个动荡的时代,是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以笔为利刃,以文坛为阵地,倡导着新式教育的浪潮,那个时代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而如今,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推进,从老祖宗孔圣人开始就“学而优则仕”,只是,我们都仅仅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我们早就背诵过“人之初性本善”所以说,我们一生下来就都是一个个小天使,至于后来,流落人间,习得了诸多陋习,是谁的错呢,社会?家长?还是老师?我们都生长在这其中,我认为皆有纰漏吧,所有人在教我们学习的时候,怎么没人说说我们首先学习如何做人呢,教书育人,重心应放在后者吧。我们的受教育者都只是在义务教育的中压下埋头完成一项任务,而教育者则面临社会浪潮荆棘涉台,无可奈何地唉声息叹。

    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表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的责任,不是把教育的人造成种特别器具”

      先秦诸子百家时期,学术达到顶峰时期,孔子曾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得,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对于现在的我们,只是迫于压力而死记下来而已,这无异于是一场悲剧,许多时候我们都好忙碌啊,天天在背,日日在写,除了完成作业还是完成作业,我们已经没有思想了,也没人告诉我们有那些问题还要思考解决,经历过高考的人应该都体验过那些日子,那时的你,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无所不知,无不精通,不就为了那几张试卷嘛,可你那两天过后,有几人能想起背过的写过的做过的内容,几乎没了。用十几年时光我们到底学了些什么?我们甚至都未去想过自己人生的意义、活着的意义,最终目的只是高考,这样的教育好悲哀啊。作家三蛊说 :“ 我们强迫孩子用死记硬背替代想象与创造,于是我们易中天多,而陈景润少,甚至一万个易中天里挑不出一个陈景润”。我们只是像货车一般不断地被装货罢了。

        刚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次上课,老师抛出一个问题,树上有十只鸟,有个猎人开了一枪,树上还有几只呢?像我们这些大孩子肯定脱口而出:0。因为以前有人说错还挨骂过,是的,老师说的,记住了,是0只。我们从幼儿园开始就被思维禁锢,那时的我们思维还很活跃,还会用发散性思维模式思考问题,然而,被挨骂过后就不在思考了,老师说了,背就行了。从此,没人会去思考那猎人拿的会不会是无声枪?是不是还有怀孕的鸟妈妈,猎人是不是近视眼,小鸟里会不会有聋子,没听到!天冷不冷,会不会有冻死的小鸟……

      而后来,上了大学,有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让我们思考,好多同学都很习惯的去翻书。我们已经长期依赖书了,已经都快丧失思考的能力了,从小就把孩子的思维禁锢了,现在又抱怨我们的思维不够灵活,不够发散。

      在禁锢思维的同时,我们只习了些所谓的知识,也没人去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只做了教书,育人呢?以至于摒弃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早在千年前,用于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人伦之间的准则的 仁、义、礼、智、信,即五常,在维持社会秩序中起尤为重要的作用 ,只是,我们现在却快要将它忘记了。

      “五常”一词来源于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仁,即爱人,仁人,仁爱。己欲立而立人。孔子将“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社会道德理想。“仁爱”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液里。

    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舍生取义”中华传统文化将义作为人生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 . 中庸》有记,“义者宜大,尊资为大。”

    礼,仁与礼互为表里,中华民族自古以“礼仪之邦”,恭敬于礼,远耻辱也。《礼记》中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

    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即明智,聪慧。

    信,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禅改。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讲,人言为信。“言而有信”“信则人任焉”

      这些已成为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一种表证和直观展现,其价值取向为“和谐”。传承文化经典,学习古人教育理念,对我们现代人和社会都很重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轻轻数字句,希望能引起些许的思考,拂去历史亘古下人们心中的一丝灰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踩着道德的底线大谈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mwh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