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来以为定义一种物品的类型比较简单,但是我分析了历史数据后,发现并非想象的简单。
首先,一个物品由于具有很多属性,例如生产厂商、规格、制造厂商,这些都是一个物品的类型的重要构成部分。这些属性越多,对一个物品的刻画就越细致,在真正使用一个物品时,才能容易找到这个物品。对于每条记录(类型)我们姑且称为物品的基础类型。
另外,还有一些属性,不是这个物品自带的属性,而是使用人加上的,例如重要性、可替代性、使用场地等。
那么问题是,如何定义一种物品的类型呢?
那什么又是物品类型呢?我的理解是,物品类型是对一类物品的分类。也就是基于用途,对一类物品进行分类。或者是说,定义一个场景下的使用分类,然后再基于不同维度去对原始物品进行分组。
例如,我认为所有国产的长凳子是一种物品类型,用于村头树下聊天用,那么生产厂商=【国内】,规格=【长凳子】,制造商=【国内】的所以基础类型的集合,就被我命名为【国产长凳】这种新的组合类型。
有了新的组合类型,就可以对于【组合类型】下所有的【基础类型】的数据进行一视同仁,包括【平均价格】【总库存量】【每月实际领用量】,起码从使用者角度看,这些统计是具有意义的。另外,可以统计一些极值,【所有物品中的最贵的长凳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