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张文质老师的《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映入眼帘的是赫然醒目的标题——《教育的起点是培养“正常人”》,读完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有一段时间喜欢打人,让我很无奈,多次教育好像都没什么成效。究其原因,应该是趁爷爷睡着时去拍打爷爷,然后迅速跑掉,爷爷奶奶也并未予以惩罚,只是说了几句。对他来说,这就是在和他们闹着玩,并没有什么不妥的。直到我放假回去,注意到这件事之后,告诉他不可以打爷爷奶奶,也不可以打别人,并且在他打人之后打回去,让他知道别人也会疼。这样反复的教育,一段时间之后,才改过来。
在学校的时候,也从问题学生身上了解到当他们做出错误行为时,家长并未给予及时正确的反应,让他们误以为这种不良行为是没问题的。
现在的生活压力太大了,很多家长都期盼着孩子能成龙成凤,只关注他(她)的学习成绩好不好,而忽略了他们的品行、为人处世的态度、生活自理的能力、自我约束和要求的能力等。这反而让孩子觉得压力大,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情绪。或者自我压抑,自我封闭,不愿意和父母说心里话。无论哪种,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父母最开始的想法都是孩子能健健康康长大即可,随着孩子的长大,渐渐被育儿焦虑所捆绑,要求也越来越多,最终形成难以逾越的鸿沟。往往被忽略的品行、人际交往能力、自理自立等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对未来生活有更深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