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散步的时候,路边一块长势喜人的棉田,吸引了我的目光,看着那红、黄、白正含苞欲放的花蕾,多年前打棉花杈的情景,闪现在眼前。
上师专那两年的暑假,在家里的常规任务,就是棉花的整枝,俗话说就是掰掉棉株上的叶枝,叫“打花杈”。玉米地主要是锄一遍麦茬即可,等玉米长起来了,就是有些草,也不怎么影响收成。另外那几年玉米的价格卖不上去,最低时8分钱一斤。秋后的主要经济来源,还是靠棉花。一斤籽棉一块多钱,比玉米高得多。事实上农民家庭时光好转,大多得益于棉花的收入。
如果没有别的事,每天早饭后,肩膀搭条毛巾,手里提一塑料壶水,村东一里外的三亩多棉田,就是我的战场。这是我最乐意的工作。相比较点化肥和喷洒农药,给棉花整枝是最轻松的活儿。
步行到棉田,把壶往地头一放,就开始一株一株整理。在师专时,第一年学习《植物学》,第二年学习《植物生理学》,都能与棉花扯上关系。我相当于既完成了课本知识的实践,又为秋后丰产打下了基础,所以乐此不疲。
进了7月份,雨水多了,棉株也长得快,当有了第一条果枝的时候,叶枝就是俗称的疯枝,也会随之生长出来。如果不将其尽快除去,就会消耗植株大量的营养,会影响产量。疯枝被去掉后,有利于棉花打杈伤口处的恢复,还可以增强田间的通风透光性。
打过第一遍疯杈后,棉株有膝盖高时,要打顶,就是摘去植株的顶芽。除去顶芽后,果枝开始横向生长,这时全株由营养生长转变为生殖生长,当枝条封垄后,要打边心,就是摘掉果枝的顶芽。这是第三遍整枝。
如果田间肥力后劲足,枝叶十分茂盛,应当将棉花主茎下部的一部分枝叶疏去,改善田间的通风透光性。光线照射不到的叶片,它们不仅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为植株积累营养,反而会进行呼吸作用消耗营养。
事实上棉花的整枝,是分不出第一遍第二遍的,发现有问题就及时处理,总之不能让没用的东西多长一刻。因为整个植株就那么多营养,没用的东西消耗多了,棉桃得到的营养就少,产量就低。而那些年,眼巴巴指望秋后棉花换钱的农人,绝不会容忍没用的东西在棉株上晃悠,见到就会掐掉,既不会看情面,更不会手软。
我本身好出汗,天气又热,一垄到头,毛巾就能拧出一串汗滴。渴了,就灌一肚子水,反正壶里的水,不能再带回家里去。遇到阴天不怎么喝水,回家时还必须把壶里水倒干,才能往家走。母亲说别人也这样,否则对家里不好。至于为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也许这里面有个悲惨的故事吧。
暑假结束的时候,植株下面的果枝就挂了许多桃子,看着这些桃子把枝条压得向地面低垂的样子,我心里收获了满满地欢乐,仿佛看到秋后一个个吐着长长的白絮,在风里缓缓地摇曳。
参加工作后的几年,暑假还是回家干活。后来在县城里安了家,有了孩子,打棉花杈的时候就少了。再后来弟弟成家,父亲生病,我也就没有下过地,快三十年了吧。
现在人们种棉花的不多了。随着机械化的发展,种粮食变得很省事,而且粮食价格上涨了很多,棉花的价格基本不变,这也许是个原因。
我很想走进棉垄中间,但昨天下了雨,田间还很泥泞,下不去脚,我只好断了念头,拍了张照片。可走了一段路后,心里又有些后悔,脚上还是应该粘些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