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白雾茫茫,水流淙淙。雾里蛇行窸窣,水中浪涛阵阵。鲁恒的声音从四面八方传来,妈妈-妈妈-妈……水晕一般,由强到弱,由弱到无,终不可闻。
“儿子!”李莉忽地从沙发上坐起来,满身满脸的汗。胸口空空的,没着没落地疼。晨曦从窗外透进来,吊灯、墙壁、电视柜、茶几全都清晰可辨。没有迷雾,没有流水,也没有鲁恒喊妈妈的声音。原来是一场晨梦。但是揪心扯肺的痛却从梦里延续到了现实!李莉一手按着胸口,一手揪着眉心,努力追寻梦里的蛛丝马迹。但是除了疼痛,她什么也没抓住。
“铃铃铃......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我们的恩仇深......妈、妈,上战场了!”鲁恒的声音跟随《向前进》的曲调骤然响起,在这个清晨的寂静客厅里,格外响亮也格外刺耳。
是手机闹铃。
李莉像机器人一样蓦然弹起,肩拉腰跨带腿,起身、下地、穿鞋,直奔厨房,动作一气呵成,干脆而利落。闹铃是鲁恒录制的,在他高一开学前一天。录制完成,鲁恒还眉眼飞扬地说,“闹钟响,上战场!”然后把右手举过头顶,用力向前方挥出一道弧线,嘴里喊着,“冲啊!”就真的冲出房间去了。
这一幕仿佛还在眼前,时间却已经过去了三年。
李莉的战场是厨房,她的敌人就是各种各样的食材。她是这片战场的主宰,无论场面多么混乱,她总有办法在二十分钟内结束战斗。因为留给鲁恒享用战利品的时间,只有十分钟。十分钟之后她必须骑着小电驴载着鲁恒奔赴学校。学校是鲁恒的主战场,他打的是一场持久战。三年博一役,一役定输赢,成王败寇,由命也不由命。网上形容那场战斗,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如果它真的是座桥,在李莉看来,也是万丈深渊之上、一尺一锁链的泸定桥。坚韧、勇气、智慧、运气缺一不可。过桥,就是搏命。鲁恒唯一的筹码是努力,爱迪生不是还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天分加百分至九十九的汗水吗?
高考倒计时的第四十五天发生的那件事,李莉现在想起来还心里繁复鲁恒的同班同学刘若涵休学了,休学原因据说是得了抑郁症。这件事令所有家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高考倒计时第二十天,刘若涵从她居住小区的楼顶露台一跃而下,生命从此定格在了十七岁。胜败输赢于她,都失去了意义。
刘若涵事件,学校本不打算声张。但是晚报记者和多事的路人,用犀利的文字和血腥的图片,把这件事上升到了“中国教育与中国未来发展”的高度和深度,引发了铺天盖地的评论和声讨。
事件后第二天,学校十三个高三班级群里都发了同一个内容的通知:最后冲刺阶段,建议走读的学生全部住校,进行十五天的封闭式复习。住校这事,鲁恒拥护,李莉反对。为此母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鲁恒妥协。李莉说服鲁恒用了两个事实:一是宿舍至少六个人,磨牙放屁说梦话,什么习惯的都有,你能适应吗。二是住校后得自己洗衣服,就算不洗外衣,内衣内裤起码得自己洗吧。鲁恒有轻微的神经衰弱,休息的环境必须安静,否则睡不着。二是他不会洗衣服,从小到大都是她都不让鲁恒动手。洗衣做饭那么简单的技能,一学就会。但是成绩提不上去,那接下来的生活,还愁没衣服洗没饭做吗?
“妈妈都是为你好,你也别想那些有的没的,把心思放课本上。保二一一冲九八五,将来考研考博、考公考编都比别人有优势。别像你爹似的,读了个破技校。除了没白天带黑夜地拿命换钱,屁本事没有,一家人跟着担惊受怕。”她没有抱怨的意思,毕竟自己也不是什么优秀人物,不然也不会和鲁大海结婚,过这种永难翻身的日子。
鲁大海在物流公司开集装箱,往返于两三个省市之间运输货物。一个月到有二十天在路上,吃不好睡不好倒还是小事,主要是怕人。晚上行车怕路上没人,一旦抛锚了连个帮忙的都没有。白天行车又怕路上有人,尤其穿制服的。交警扬手,一趟白走。四十岁不到的年纪,却像年过半百了似的。不仅如此,风湿、痔疮、胃病、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哪样都没幸免。去年夏天还因为半路在车上补觉,醒来后发现了面瘫。在家治疗了半个月,物流公司说再不回来上班就不用来了。四十多岁的年纪让他输不起,技校文凭也让他输不起,鲁大海为五斗米折了腰,最终落下了嘴歪眼斜的后遗症。平时还好,一笑起来,嘴眼就被一条无形的绳子往一边扯,诡异得很。那之后不到万不得已,鲁大海几乎不笑,生生把自己活成一块铁板。
“铃铃铃......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我们的恩仇深……妈妈,上战场了!”铃声再次响起,李莉正好走到鲁恒房间门口。她手忙脚乱关闭间隔五分钟重复的闹钟,然后柔声喊:恒恒,四点半了,起来洗漱吧!
没有听到熟悉的应答声,李莉狐疑地停步侧头,这才发现鲁恒房间的门开着。床上被褥整齐,没有被睡过的痕迹。床尾的书桌清爽干净,桌面上空无一物。李莉脑袋轰地一声,整个人僵在原地。鲁恒呢?学习资料呢?她下意识地掐了一下自己的胳膊,疼痛沿着神经线冲向大脑。不在梦中!
疼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把一个从头凉到脚的事实推到她面前:鲁恒离家出走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