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医学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祖先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了各种食物和药物的性味和功效,认识到许多食物可以药用,许多药物也可以食用,《黄帝内经太素》中写道:“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入,药食逐渐分化开来。
茶,先为药,后为饮,经历了由药品到饮品的转变。
从《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到茶有四种功效“益思、少卧、轻身、明目”,再到《神农·食经》记载“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讲的都是茶叶的药效。
唐代《本草拾遗》作出过总结性评价:“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百病之药。”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茶叶含有很多具有药理价值的化学成分。
茶叶从药用到饮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发现茶叶的药性很弱,但是却具有提神的作用,并且根据这个特殊的功效,找到了一种最佳的使用方法:饮用。于是茶开始成为一种饮品。
到汉代,喝茶开始成为一种潮流,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及至唐朝,饮茶之风盛行,也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催生了陆羽的《茶经》。而《茶经》也第一次从理论上将茶定义为饮品: “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从此茶成为人们基本生活的必需品。
从药品到饮品,茶还是茶,但人对茶的需求和茶对人的意义就彻底改变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