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精进写作100天# 66/100

随着社交软件的日益普及,两个陌生人无论年龄几何,首次见面时,多会以“添加微信好友”的方式来表达愿意交友的意愿,但加上微信,就真的是朋友了吗?微信通讯录上有多少人是我们从未打开过的聊天界面。
当微信成为一种大众社交媒介,我们却越发地感觉到交朋友好像并非那么容易。只是添加一个好友,面对并不了解的另一个人,打开“三天可见”“三个月可见”“半年可见”的朋友圈,好像有堵墙横亘在彼此之间。
我也曾如此,因为工作与生活的清晰界限,朋友圈永远只开放给生活圈的那波人,同事觉得我高冷,但自己也从不去解释,毕竟交朋友这件事是建立在长期交往和相互认可的价值观之上的,一面之缘即便聊得火热,也终究只是各自展现了自己想要被看到的那个侧面。

前几年添加了不少“陌生”好友,即便都已经添加了备注,但大多数从未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沟通与交流,偶尔翻阅朋友圈,看到对方一贯偏激的文字和愤世嫉俗的抱怨,想要删除,却碍于面子只是屏蔽了朋友圈,人为地在自己与负能量之间竖起一道屏障。
很多年后,因为种种原因,依旧还保留着在社交场合接受“添加微信好友”申请的习惯,只是自己很少再漫无目的地主动添加。现在的我,慢慢学会了选择与取舍,朋友圈里多半是亲近的家人、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学习的同学、还有机缘巧合下添加的偶像与榜样。
只是过去添加的“陌生”好友,尚未删除,他们大多留存在我的微信通讯录里,成为数字的一部分,但却从未走进我的生活。
究竟初次相识的朋友相互添加微信好友,是一场机缘巧合下的邂逅,还是打破僵局的好用方法之一?并没有统一的定论。没有高昂的社交成本,也无须顾虑太多的后续维系,毕竟加上好友后默不作声也是一件极其常见、并不突兀的事情。

使用微信到现在,大致已经超过了10年,遇到过添加好友、终成知心朋友的运气,也有幸添加了不少自己崇拜的偶像,他们就像精神支柱一般存在在我的生活中。平日里,我很少去打扰,也从未跟她们有过亲密的互动,但他们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的生活,但事实还有,这样的人还是占了极少数。
我们常听到这样的说法:成年人的交友是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乍一听,好似过于物质与肤浅,但仔细想来,根本就是如此。都说成年人的世界里,交友的难度变得更大了,并不是我们矫情了、或更为世故了,而是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越发地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朋友圈里成百上千个好友,但心灰意冷时的苦涩与心酸又能和谁聊几句?委屈失望时的不满与落寞又能和谁娓娓道来?也许无从选择,也许幸运的是有且仅有那么几个固定选项,毕竟人与人的交往要经得住时间与环境的重重考验。
无须过分计较与懊恼曾经的盲目添加和通讯录里仅仅知道但却异常陌生的“好友”,从今天起,开始学会选择与取舍。加微信很容易,成为真正的朋友却很难,但也并非无法实现,时间与遇见自会给出答案。
#闪亮研习社#闪亮日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