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这个从小学一直伴我至今日,现已成为我的专业的学科,对它的感情从喜欢变为喜爱。回想从小到大的语文教师,风格是那么的迥异不同,有的严谨苛刻,有的风趣幽默,有的深刻隽永。她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不执拗于书本,不被教条所困,常常讲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教会我做人的道理。她们常说,先做人,后做文。致使我对语文的感情就像对一位温柔的女性一样,敬佩,喜爱。我的语文教育观也偏向自由,对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注重兼顾,但会略倾向于人文性。
我认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先要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要关心自己的学生,将坚实的专业基础化为感性的语言,教会学生客观理性的思考,建立健全的人格。在语文的教育中,重教化,教会学生怎样辨别是与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教会他们如何为人后,再教会他们如何学习语文,教会他们语文要学什么,怎么学才能更好的理解语文。
语文,所学习的不仅仅只是语言和文学,它同时也是众多科目的基础,不同国家或者地区对于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在教学思维、理念和宗旨上的差异。在美国,常常把语文课上成阅读课,并且没有固定的教材,只有任课老师开的一些书单,学生自由阅读。并且,学校也会组织“读书会”,是一个班级共同阅读同一本书并且交流感受,同时对作品的解读也更为深刻。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法国的语文课堂更为自由,所包含的范围更加广阔,不但有经典的文学作品,还有经典的影视作品,对于哲学的思考也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之中,可谓包含众多,集各家之长。德国的语文教育更为现实,在教会学生认识世界时,不只是宣扬爱,还会揭示社会的阴暗面。而台湾较为重视古文教育,《古文观止》是学生的必读书目,同时一些经典国学名著也被加进教材之中,注重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所包含的远远不止经典的著作,它所涵盖的内容之广、之深,都是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去挖掘与开拓的。好的语文教育,必会有一条合适的路,要靠大家一起走下来。
随着近些年对语文教材的调整,产生了不小的风波。其中中学语文教材删去了鲁迅先生的经典著作,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双方各执一词,不分上下,孰是孰非,也难以断绝。对语文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受人重视,随着时间的推进,渐渐形成了组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材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逻辑性等方面展开论证,事实证明,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有很多地方还要推敲,甚至站不住脚,问题重重。这样的教材是有很大问题的 ,教育出来的孩子也是有问题的,对孩子的思维逻辑,情感价值观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语文教育究竟需不需要拟定教材,既然拟定了教材那就必须要严谨,因为这关乎到每一颗心灵对世界的初步认知。
语文是基础中的基础,也是众多科目的领路人,它的作用很大,可以直接影响一代孩子的言行举止。对于语文教材的调整,还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