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我疗愈心理想法
与爱同行·成长与连接

与爱同行·成长与连接

作者: 水沐由之 | 来源:发表于2018-07-13 19:46 被阅读168次
内在成长驱动

【核心】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人所有的努力与活动都从这个点出发,这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核。

对价值感和归属感的渴求,本质上是在追求一种良性关系。

【引申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普适的五层次需求理论

第一级:基础需求之#归属感#的需求。

如果归属感就是“家”的感觉,那么你在家中感受到的爱与亲情、温暖、安全、衣食无忧,即对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这些属于较低一级的基础需求,由外部条件即可带来满足。

好的养育模式成就孩子的#富足心态#(Abundant Mentality),将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尤其孩子成年后,在逆境期能否仍然报持着希望与爱,相信自己,勇敢生存,无惧挑战,都可以回溯到孩子童年期的心路与经历:是否有得到来自家人无条件的爱与肯定,是否首先相信自己是好的……这些都是对孩子富足心态的检验。

在孩童年幼时,家与外部环境要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尽可以多地满足他们所有关于“家”的功能类正面需求,虽然这与家庭自身的物质条件不绝对相关。

第二级:高级需求之成就感、#价值感#的需求。

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须交由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两项高级需求。而#被看到与被认可的正向价值#,完成一个人的自我成长(即形成内聚型自我),将是获取“尊重”与“自我实现”这些需求的必备基石。

由此,一个内在成长不良的小孩子长大后,很容易受制其童年“基础需求”未得到满足的影响与创伤中,从而无法更自信、更心无挂碍地向更高一级的需求发起追求和挑战。

马斯洛理论各层次的需求相互依赖和重叠,可对应对于“归属感”与“价值感”希望同时获取需要。这就如同人既需要温暖被爱、可以避难休憩的港湾,也需要对外拓展、征服世界,获取世人的认可与尊重一样。区别只是二者的需求,在不同时期比重或有不同。

【心态】在与孩子们相处时,父母们老师们不能有拯救者心态。

[正确的心态] 要爱孩子。对小生命保持着高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上向善的小生命。

拯救者因为关联加害者、受害者角色,使其行为言语极易进入#控制#模式。

【引申联想: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又称为人质情结或人质综合征,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对于犯罪者产生情感,甚至反过来帮助犯罪者的一种情结。这种情感造成被害人对加害人产生好感、依赖心,甚至协助加害人。

基于劫持者(加害人)操控着被害人的生死,劫持者让他们活下来,他们便不胜感激,与劫持者共命运,甚至会把解救者当成敌人。

虽然该斯症的发生特指某一种具体情境下,人质对劫持者所产生的情感依赖,但当父母不成长不自省不自控,把家庭与孩子被当做专制的场所和对象,或父母无节制地争吵家无宁日,那么孩子在幼年时,因其身小力微,为了在强权下生存生活,就容易触发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机制,长此以往,形成讨好型人格。

在孩子长大后,因原生家庭的力量均衡被打破,孩子渐渐拥有保护自己的能力,无须荫蔽于父母羽翼,但心里的小孩因为并未得到充分的滋养与成长,始终还是那个#在渴求爱#的、幼小的孩子,所以,虽然成年后的他们可能离开,但在现实生活与人际交往中,尤其是涉及到身处权力体系下,仍会不自觉地复制在原生家庭时的相处模式。

及至成年期亲密关系的建立与经营阶段,很多受虐待仍无法离开对方的个案,皆因内在成长不足,无法自主选择离开,或由此因。

因此,作为陪伴孩子成长的父母,在为孩子所创建的属于他们的#原生家庭#时,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那份觉知、自省与自控,这一点尤为重要。

作为重要陪伴者的父母,孩子们人生的重要他人,#无条件地接纳与爱#是给予孩子们受益终生的礼物。

无条件的接纳与爱

【方式】借助团体心理动力,来成长/疗愈内在的小孩

如果说价值感和归属感是人一生的追求。那么,无论年纪长幼,我们都是来自不同原生家庭的#孩子#。

虽然其中大部分的我们,还有机会改善或重塑我们自己孩子的原生家庭。但对于我们童年成长期的原生家庭,或其它年幼孩子的原生家庭,在法理尚无法涉足的区域,或时过境迁,或我们能做的,都相对有限。

好在,人的自由流动与求真向上,容易帮我们找到彼此或与孩子们建立链接/连接,哪怕是相处时间不长。

这种#连接#对于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来讲,都可以是心理课堂,是可以借助团体心理动力实现内在成长的地方。

一个人的归属感

在找到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时,

便不再需要

通过其他方式去竭力表达渴望。

一个人的价值感

在找到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时,

便有了成长自我的稳固基石,

有信心去挑战更高的目标,

做内心丰盈、自在的自己,

勇于实现自己的目标

成就自我实现的价值。

因此,所有我们能做的,就是要营造这种拥有#温暖、接纳、同在与共生#的人文环境,通过连接来体验心灵上滋养,从而让所有在#连接#中这些#孩子们#共同成长。

同人生一样,我们可视每一种关系、每一个团体环境为一种探索,为一个#呈现自己#的舞台。

每个人的能力与角色或不一样,但秉持着#每个人都值得被照亮,每个人都值得感受和拥有来自他人的温暖与爱#的初衷,还原到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需求定位,会让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体验、关照、对比、反思与改善,共同营造互动共生的积极能量池,从而见效各自最直接的内在成长。

最后,祝福每一位有机会得读此文的朋友,都能略有启发,#连接#好他人,#成长#好自己。

让连接激发成长

相关文章

  • 与爱同行·成长与连接

    【核心】人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价值感和归属感。 人所有的努力与活动都从这个点出发,这是最重要、最深刻的内核。 对价值感...

  • 生命力的五朵金花

    生命力成长的5个需求条件: 1.爱的能力 2关系连接:与天主连接,与他人连接, 与自己连接...

  • 《学会面对 快乐成长》主题班会

    昨天把主题班会的课题由《心怀感恩与爱同行》改为了《学会面对 快乐成长》,考虑《心怀感恩与爱同行》体现创新的元素...

  • 有你,你好

    爱助力成长,爱共筑梦想,爱引领羁旅。与爱同行,与爱为伴,人生的路程便不会遥远,旅途便不会迷茫。爱如同指路明...

  • 与爱同行之成长与转化

    2019.8.24–25,两天《冰山成长工作坊》一阶段,圆满收官,本期学员们来自南京、亳州、芜湖、池州、蚌埠和合肥...

  • 树立基础教育的中国标杆

    生命与使命同行⑦ 教育连接着过去、现在和将来。教育关系着人的健康、幸福与发展,是莘莘学子的成长沃土,寄托着无数家庭...

  • 愿你坚持梦想

    未来,与爱同行

  • 与成长同行

    成长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间是那个魔术师,它以成长为名,让你长高,长壮,从稚嫩变得成熟,从依赖别人变得独当一...

  • 名句箴言

    与自信者同行,领悟幽默诙谐的辞令的妙用; 与乐观者同行,感恩苦难带来的成长; 与坚强着同行,铸就铁一般的意志; 与...

  • 与爱同行

    与爱同行 听德育心理研修优秀学员分享有感 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曰孑,六一儿童节,迎来了德育心理研修优秀学员的分享总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爱同行·成长与连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ms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