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2日,小区突然被封控,生活节奏被打乱,秉承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等待吧,三天后顺利解封。这短暂封控并没有让我感受到真正的困窘,虽然趁着解封,还是去超市采购了一堆备品,但依旧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解封第二天我就被重新封控了。先是被告知48小时社区封控,48小时之后,听说隔壁楼有阳性确诊,所以不仅没有解封,还进一步升级,不允许出大楼,就这样又过去六天。终于上周中,允许出本栋楼了,可以在小区范围内溜达了。
就在今天凌晨的通知抵达之前,我们曾经被告知,今日就可以解封了。但是就在昨晚八点半,上海市开始加大封控筛查力度,浦东浦西各封五天。作为重点区域的我们小区,无论是浦东封还是浦西封,都作为陪跑者,跟着封,加上已经封的10几天,我数了一下,我总共需要被封25天。
有过无奈与沮丧,也有暗暗激励自己,当然也不缺少愤怒和无力。各种情绪五花八门的在我的情绪海洋中轮番登场各领风骚。
一个人,一只猫,一间房,除了看电视打游戏做运动之外,还能干点什么呢?长慧老师提醒我,不如写点什么。所以我决定写一份为期十天的日记。它应该按照我的思维,引发我的思考,并且能够分享出去。
今天是第一篇,就讲三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
故事一:通知
第一次被封控的时候,好奇心多过恐慌心,居民们也纷纷到小区大门口扎堆看热闹,保安岗亭贴出通知,让大家安心居家,物业的同志们忙前忙后,告诉大家去小区的健身场排队做核酸,没有间隔一米,但队伍很整齐。第二次被封,每家每户都拿到了一张纸,上面除了写满事项要求,还给了本栋居民楼的建群二维码,说所有通知都会在群里发布。进群后,有人质疑防控措施,有人开始骂居委会的人,但绝大多数居民都很理性,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也在群里有各种解释,随着时间的不断拉长,居委会的工作人员出现的越来越少,不满情绪也在发酵。一周之后,除了每天统计定菜之外,居委会已经没有任何其他声音,所有的通知都来自居民的群内互相转告,这些转告,既有“上海发布”等官方消息,更多的是各种小道消息,无论居民们如何CUE居委会的人,就是没有任何回复,哪怕一句“不知道”都没有,仿佛人口失踪——虽然他们依旧在群里。
都说谣言止于智者,在我看来,它的起始往往来自于没有任何官方的通知或者解释。政策都是好的,执行起来却千奇百怪,根本原因在于,对有些人来说,“保住位子,少说少错,不做不错”的惰政思维远远高于“为人民服务”的思维。
故事二:送菜
抢菜,已经成为当下上海最热的动词之一,甚至和奢侈品牌挂钩,似乎已经成为引发流行的风向标。
我属于随遇而安的那类人,有啥吃啥,不挑不拣,好在一身膘子肉不是白长的,我厨艺功夫算是业余选手中不那么业余的。
前几天一位培训师姐姐在群里看到我居家隔离,不由分说,马上要给我送吃的,我回复说不麻烦,都够吃。姐姐一个电话追过来,苦口婆心劝我收下。拿到大礼包打开一看,包子、饺子、葱油饼都有,还有两包卤牛肉,居然还有四包瓜子,这哪里是隔离大礼包,这分明是春游大礼包啊!
我在北京出差的朋友前几天也回到了上海,回来第一件事居然也是联系我,告诉我,他们没有在封控区,也私信要给我送,而且问的还特别详细,还告诉我,在北京的时候他们就想着回上海一定要给我带点吃的。第二次的投喂来得如此幸福,有肉、有蛋、有菜,甚至还有四个肉松小贝蛋糕!
就在昨天,又一位朋友联系到我,知道我爱喝咖啡,家里也没什么存货,非要给我送。咖啡不是生活必需品,我哪里好意思麻烦人家,结果在今天得知还需要继续封十天之后,朋友再次询问,并且告诉我,再不送可能他们也要封了。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我不知道应该说什么样感激的话表达自己的谢意,我是一个很愿意批评别人却很少感谢他人的人,脾气古怪易得罪人。面对这些不离不弃的朋友,我真的特别温暖,因为我知道他们送来的,不是物资,都是真挚的情感,我并没有帮助过他们什么,我做的太少了。
故事三:忍耐
随着上海封控的不断升级,人们的忍耐力也不断受到挑战。
隔壁楼先后发现了八例阳性确诊,整栋楼始终处在严格封控状态。
今天下楼去倒垃圾,突然发现之前用警戒线隔离的小区大门口,一群大白在搭建高大的黄色防护板,整个小区门口都改成防护板封闭了。询问之下得知,原来隔壁楼有人在昨夜今晨逃出了居民楼,也逃出了小区。
因为出逃,所以小区的管控措施进一步升级了。有居民说,如果抓到他,一定狠狠揍他一顿。我一开始也是抱着这种心态,但站在另一个视角,他似乎已经变成一个英雄,冲破重重阻拦,走向了一个新的世界,也许那个世界里有110,也有奥密克戎,但是谁又在乎呢?
忍耐,是华夏儿女血液里流淌的根本基因之一,我们的承受力一直远高于西方人,可这未必是件好事,毕竟,这种“忍耐”很多时候,都是被动的。主动提升的承受力,才是真正应该追求的。如何提升承受力?扩大自主选择空间是最好的办法之一。所以,当得知还需要继续封九天之后,我决定动手,写我的“独立自考十日谈”,今天就到这里,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