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写作中遇到专业名词,该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写作中遇到专业名词,该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作者: 燕晓悦品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1-09-09 23:43 被阅读0次

经常写拆书稿的小伙伴会有这样的烦恼,干货类书籍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拆解的。但是,要把那些专业的名词解释,换成大白话,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要做到这一点说起来也挺容易的,那就是四个字:深入浅出。可是,如何才能做到呢?许多小伙伴就傻了眼。其实,也不难,我们把这件事情分成三步去拆解,对于一些专业名词的解释,你也能轻松做到深入浅出。

01如何深入

任何专业名词,我们上百度或者其它的百科平台上,都能找到关于这个名词的解释。但是,这些解释常常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本来就不懂,看完之后有时更懵圈。

所以,在了解一些专业名词时,我们先不要看太多的解释,而是围绕它的名词解释找关键词。比如关于“价格弹性”的概念,在360百科中的解释为: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引起的市场需求量的变化程度。它是企业决定产品提价或降价的主要依据。

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价格弹性解释的关键词是“变化程度”和“主要依据”。那么,这时候,我们就从是什么?有什么用处?去思考这个解释。是企业调价的主要依据,有什么用呢?企业可以根据这个变化程度进行调价,以促进市场的销售量。

你看,这个概念是不是越来越清晰了?

02如何浅出

当这个概念开始清晰的时候,我们要让读者明白,就得找到与之相关的例子来说明。通过刚才理解概念,我们知道,商家要用它来调价以促进销售。于是,我们脑海里马上闪现出双11,购物车,剁手族等名词。

这个时候,一定要稳住,不是例子越多越好。从脑海中搜索出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因为这样的例子才容易引起共鸣,然后再把这个例子结合到生活中对大众的影响上去解读。比如双11打折,大家一般都只会盯着那些大宗商品,或者平日里不太常用,但已经考虑许久的商品。类似于电器,奢侈品,高档化妆品等等。因为这些商品一旦降价,就会销量倍增,所以这些商品是价格弹性较大的商品。

而类似于米呀,菜呀,虽然也会在这些时候打折,但因为日常都需要,平日里不打折也会买,打折的话也不可能买太多,因为有保质期,吃多了也会腻,不会多屯。所以这类商品不会因为调价引起比较大的销售量变化,这类商品的价格弹性就小。

所以,通过概念的理解想到典型例子,再通过典型例子对生活的影响回到名词上去,就比较容易让人接受了。

03专业概念不能相互混淆

专业的名词常常是为学术服务的,所以,这些名词解释中,常常会出现与这个领域相关的一些概念。比如价格弹性不是一个固定的值,它是有变化的。比如平日里,口罩是价格弹性相对来说较小的商品,大家不怎么用,商家调价对销量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

可是,疫情一来,口罩的价格弹性变大了。在疫情非常疯狂而口罩相对紧缺的时候,口罩价格稍微下调一些,就会引发一些人疯抢。大家怕疫情再严重时又没口罩可用了,所以会大量买入先备着。

随着疫情被控制,口罩的产量增大,家家户户又基本上屯了些口罩。所以,它的价格弹性又恢复成原来的值,无论涨价或跌价,市场上都没什么反应了。

但是,上面这个例子,并不是解释价格弹性的。而是解释供求关系引发的价格变化。而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弹性的一个因素。许多人会用这个例子来说明价格弹性这个概念,这个时候,就出现了概念混淆。把“供求关系对价格弹性的影响”等同为“价格弹性”了。

所以,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明白自己始终需要围绕的点,都是针对这个“词”的概念去进行。可拓展,但是要紧紧扣住主题,否则,很容易写着写着,就写偏了。

04写在最后

拆书稿的写作是最需要尊重书中原意,特别是干货类书籍,看起来容易,写的时候特别容易出现概念不清晰导致找到的例子不合适,读者看完依然不知所云的情况。要想写好专业书籍的拆书稿,就更需要在专业上下功夫,真正深入理解这个概念,然后再不断地从生活中找到大家都能理解的例子来说明。除了多练习,没有任何捷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写作中遇到专业名词,该如何做到深入浅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ow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