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聪明人?这是一个诱人的话题,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今天拆解了一篇很棒的文章,给这个问题列出了一个完善的框架,让每一个想变出类拔萃的类,有一个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来源:知乎 作者:谢熊猫君
如何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我有六个标准,两两一组分为基础指标,现实指标,和高层指标三个类别。
基础、现实、高层的分类不是想说明轻重和高低,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来源:知乎 作者:谢熊猫君基础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
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现是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这些人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
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基础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有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跳跃能力。
一般的交谈过程,通常就是先讲A,再讲B,再讲C,再讲D……但是我发觉,当和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聊天的时候,或者看其他的聪明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着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讲A,再讲D,再讲F,再讲J……这样。
这种ADFJ的交谈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谈方式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并不是随机的思维跳跃,而是一些中间的逻辑步骤,因为交谈的双方都已经提前想到,并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讲一遍,直接说下一步就好了。
跟聪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谈起来跳跃的节奏是很舒适的,逻辑上也能很自然的过渡。但是如果两个人节奏差别过大,一方要经常说完A后补充说B和C才能继续说D,甚至中间还要加个B1、B2,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现实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好奇心。
其实,前面提到的元认知和思维跳跃,都属于聪明的下层建筑,而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好奇心。
一个聪明人,通常是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充满了广泛的好奇的,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知识。好奇心和聪明程度是个鸡和蛋的情况。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如果好奇心不够,那他也不会去了解各种新东西;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物的广泛了解,他就很难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就不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
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现实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经常能在包括知乎等网络社区,看到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专业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他们会很热心的花很多时间讲问题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种外行人很难看懂的公式、推导过程和专业术语,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读者大多没看懂,双方都不开心——“我都花了这么多功夫讲了你们怎么还是听不懂”和“你讲了这么一大堆不明觉厉,我还是不懂。”
而我接触到的一些很聪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这些聪明人的共同特点是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会刻意避免使用别人可能听不懂的大词、黑话和专业用语。
刻意的选用简单的语言,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角度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评估能力的体现;
其次,很多专业用语和大词其实是专家直接沟通的工具,当你面对的听众不是专家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这些工具“偷懒”,这样对于说话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
知乎上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统计学、健身等等专业领域的用户,解答问题时通常都有这样的特点。
有个很有意思的年度科普活动叫作火焰挑战(flame challenge),组织方每年会出一个题目,然后要求参赛者制作一个视频,把这个题目用一个11岁小孩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
听起来很有趣,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历年的题目有“火焰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等。各位可以试试自己解释下“火焰是什么”这个题目,然后想一下你的解释能不能让一个11岁的小孩听懂。知乎上就有类似的题目,各位可以去看看那些题目下的回答是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了的。
高层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对于观点的态度。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少发表观点,这其实是上面说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种侧面体现;
还有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这其实是上面提到的换位思考能力的一种侧面体现;
还有就是不迷信、不执迷不悟,当新的信息和证据证明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
这几点说起来不难,其实大家都会说,但是自身做起来的时候真的蛮难的,因为这还要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属性。
高层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对于别人的态度。
一个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
当然,准确的来说,善良并不代表聪明,聪明的坏人多了去了,事实上,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坏人,也是需要聪明的,不够聪明的话坏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和“坏人”是很主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连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当坏人的,他们在自己眼中是自由斗士和真理的捍卫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以我说的善良,其实是对于别人的态度,就是说他是否能够通过分享、辅导、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别人改善和提高,达成共赢的局面。
帮助别人提高,想想都是极难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个标准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我的思考小结
两个基础指标:
元认知能力,其实就提升思考效率。元认知强的人,能够不断的通过观察和自省发现问题,并找到应对的逻辑完备的策略,然后持续不断的改进和优化的能力。
思维跳跃能力,其实就是在元认知的不断思考中,总结出了大量优秀的知识结晶或者说套路,而且在知识的关联上也极为丰富,所以表现出非常强的思维跳跃性。对于同样的知识结晶,就可以一带而过,对于不同知识间的共性和关联也有足够多的了解,所以可以跳跃。
两个现实指标:
好奇心,这点其实之前有单独写文章强调过,是人成长的核心动力来源。缺乏好奇心的人做到60分,能够活着就会停止学习;而抱有好奇心的人会孜孜不倦的探索新鲜有趣的事物,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生活。
简练表达,其实是对本质的深刻洞察。简单是终极的复杂,
只有掌握了最核心最基本的原理,才能把大量不需要的冗余给祛除掉,只留下适合的,人们真正需要的以简洁高效的方式呈现给大家。
两个高层指标:
对于观点的态度,其实是一个人的见识。当你以开放的心态见识大足够多之后,会放弃执念。因为成长的过程就是打脸的过程,小时呀觉得言之凿凿的整理,最后发现反过来看也同样正确。
对别人的态度,本质上个人的价值其实是由他对整个社会能够提供的价值决定的,一个人成功,是因为他身边的人都盼着他成功。而依据互惠原则,对于他人永远保持真诚并且帮助他人,自己同样能获得他人的助力。
尾巴
我在如何做?
努力和优秀的人一起成长,大量的阅读、思考和践行,并且通过记录、写文和分享的方式去检验自己的思考。
拓展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