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二十多年引以为傲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读书,一是开车。
读书最初是专业所限,后来成为习惯。大学最后一年,一周只有一两节课,有大把的时间挥霍。其他同学游山玩水,我则提一大水杯,整天泡在图书馆里。在书架前站着看,蹲着看,靠着窗台看,趴在桌子上看,只要不累,就一直看。夏季酷暑,晚上十点路灯下凉风习习,就站在路灯下看。有些古籍不外借,我就抄。秀水唐兰的《文字学》,就用一周的时间抄完。毕业之后养成的习惯没有改变,但苦于书少,就不停的买书,订书。《人大复印资料·古代文学》《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文史哲》《敦煌学》等都相继订了好几年。天天读,经史子集,不限内容,不拘形式,我读书不是做学问的那种“在一处挖井”的读,而是兴之所至,漫无边际的读。所以,感觉读了不少书,又感觉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无法“学而优则仕”,只能像困兽一样身处斗室。
开车则是从小就喜欢。小时候父亲工作的机关大院里有好多车,大的,小的,我都喜欢。看着司机们驾车的神气的感觉,就羡慕的不得了。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开东风141的师傅经常忘记锁车门,很多个夜里我就偷偷地上去,车里一股很好闻的汽油味,还有那大大的方向盘,各种仪表。在驾驶位上坐坐,紧握方向盘,把档杆胡乱摆弄几下,就感觉太过瘾。后来,坐车我就一直看司机怎么操作,慢慢的,我就熟悉了驾车的基本流程。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57213/f3baa8dbd04766f5.jpg)
工作之后,学驾照,有车,激动的几夜睡不好觉,总想着开车。开着车风驰电掣的感觉让人迷醉。
我开车或许有天赋,辨别方向特别准,走过的路一遍记下来了。现在一天随便跑一千公里不在话下。
这两天看快手,有些跑车人发段子,记录他们的跑车生活,其中有很多段子是沿途的美景。突然就有感慨。跑车的生活虽然辛苦,但是自由自在,还有沿途的美景可欣赏,尤其是跑西藏,那简直就是自驾游。
于是,一个想法就形成了,等退休之后,我也去跑货车。买一辆4.2米或者6.8米的货车,现在车里的设施很齐全,很舒服,吃住都可以在路上解决。开车这一关已不是问题。路程越远,我就越兴奋。开着车,自由自在,眼前是看不完的美景,想想都神往。要是到了自己神往已久的地方,比如江南,比如西藏,就多住几天,慢慢感受,慢慢欣赏。
![](https://img.haomeiwen.com/i15857213/2bf63dd6ce773540.jpg)
同时,开货车,还有收入。以我那时的精力而言,收入肯定比不了专业跑车的师傅。但是足够补贴旅行的费用了。既可以满足我自驾游的愿望,又可挣钱,让人对自驾游不再因钱的问题而惶恐。况且自己辛苦挣得钱,花着心里自在。真是一举两得。美哉!
突然想起电视剧《大秦腔》里有一桥段,落魄书生余可夫晚上去戏园看戏,在戏园外面碰到一位买羊杂汤的回族老者。二人相谈甚欢。当他得知老者连一场戏都没看过,却对剧情非常熟悉,就连发感叹。老者澄清到:“真个一次都没有看过。我要是进去看了戏,谁来照看生意?我不能进去看,但我可以用耳朵听。每天晚上我都能听个美。你看,我这生意也做了,戏也听了。活一回人,这就很不错了。人么,要多么好才是个好呢!”
我认为此编剧是个高手。通过人物朴素的对话,揭示深奥的道理。这番对话让余可夫如梦初醒,终止求取功名,加入方正社。或许,当下的自在比苦苦追寻更有价值。对人生的领悟看来不在读了多少书!
那么,开着货车去旅行,不失为人生的另一种境界。
人么,要多么好才是个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