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05986/0c659b891b944f4a.jpg)
这首读来生动有趣,朗朗上口的《咏鹅诗》,是骆宾王七岁时的杰作。别说在当时,这首诗在当今中国也是脍炙人口,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作为幼儿入门诗,深受孩子和老师们的喜爱。
然而像骆宾王这样的大才子,后来却并没有考取到一官半职,反而一生颠沛流离,潦倒一生。
那么,他的人生为什么会高开低走,荆棘丛生呢?是因为他像方仲永一样,一时贪图名利,没有更好的提升自己吗?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骆宾王的一生曲折坎坷,和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息息相关,也和他刚正不阿,清高正直的品性有关。
骆宾王出生于公元619年,他祖父和父亲都出自书香门第,是朝廷官员。他们知书达礼,为官清廉。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05986/798a1d9161364960.jpg)
在骆宾王7岁写了《咏鹅》诗后,他们非常欣慰,更是用心栽培他,也希望骆宾王在科举考试中能够金榜题名,一举高中。
然而,理想有多丰满,现实就有多骨感。还没等骆宾王参加科举考试,他的祖父和父亲就先后去世了。
当时正处于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则天共同临朝执政的时期,官场风气不太好,贪官污吏更是横行霸道。
在参加科举考试时,涉世未深的骆宾王并不屑于托关系,找门路。
他心想:自己年少成名,功课做的也不错,凭真才实学,考取个功名应该不成问题。
没成想,现实给了他承重的一击。
没有了祖父和父亲在前面替自己疏通关系,他凭一己之力,纵是文采斐然,也改变不了被淘汰的命运。
名落松山后,骆宾王深受打击,意志消沉了好长一段时间,对当时的人才选拔制度也有诸多不满。
在他后来所写的不少作品里,都抨击过这种人才选拔制度。
骆宾王沉淀了几年后,终于得到了一份到长安任职右卫军录事的工作,但却又因为他过于刚正不阿,很快被一些奸佞小人排挤,没几天就下岗了。
后来通过别人的引荐,骆宾王在李元庆门下做了幕僚。(李元庆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十六个儿子,他很赏识骆宾王的才华。)
然而,依据当时的唐律规定,亲王府的幕僚在亲王府工作的时间,最长不超过四年。
李元庆好意想给骆宾王找个好下家,让骆宾王写封自荐信,打算把他推荐给一个熟人。
但骆宾王不愿意写,他觉得自吹自擂,不合乎文人的身份,李元庆看他如此不开窍,只好作罢。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05986/50201fe683b7d956.jpg)
于是,他的仕途之路暂时告一段落。
在他61岁时,他才又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那一年,骆宾王被升到了侍御史的位置,相当于朝廷的监察官。
但因为这个官职,他又得罪了很多的大官。其中,有一些官员还是武则天的亲信。得罪了这些人,就相当于得罪了武则天。
所以,他很快又被别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投入了大牢。
公元683年,唐高宗去世不久,武则天便夺取了皇权。
对于武则天谋权篡位,对这种行为,骆宾王自然十分反感,后来干脆跟着徐敬业叛变了朝廷,并为徐敬业的那次行动写下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zhào)檄(xí)》一文。
这篇文章,就连武则天本人看了,都点头称赞,被他的文采折服。然而,尽管如此,既然他已经选择和当朝天子作对,必然难逃命运的凌迟,后果可想而知。
骆宾王的一生,曲折离奇。除了生不逢时,最主要的原因还和他的性格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25505986/658eb50a3e475bde.jpg)
有的人像山一样巍峨,他们宁折不弯,一身浩然正气,存在于天地之间。像骆宾王这样,虽然一生都过得不太平,但给后人留下了一种精神财富。
有的人像水一样柔软,他们百转千回,弯弯绕绕,看似没有原则,和贪官污吏沆瀣一气,但实际上,他们心中始终有一杆秤,在衡量着他的衷心。像狄仁杰就是这样的人的代表之一。
不过,无论是像山还是像水,自古以来,邪不胜正。历史上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有许多这样正直刚强的人,他们像一座灯塔一样,一直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