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土拨鼠,今天我们来聊一部个人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作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这部电影在奥斯卡狂揽4项大奖。
最佳男主,最佳剪辑,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
这部电影能够在奥斯卡大方异彩的原因,我想除了男一号拉米,马雷克(Rami Malek)的精彩演绎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皇后乐队无与伦比的人气。
电影在2009年开始酝酿,2010年宣布筹备,在随后几年经历了换导演换角风波之后,终于在2018年和大家见面。
《波西米亚狂想曲》主要还原了皇后乐队(Queen)的主唱弗雷迪,莫库里(Freddie Mercury)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将这位皇后乐队的灵魂人物的人生轨迹做了重现。
影片选择了弗雷迪,莫库里人生当中的几点重大转折:皇后乐队的组建,《Bohemian Rhapsody》《we well rock you》等经典歌曲的制作过程,富有争议的情感经历,辉煌与低谷之后回归,病痛当中的重新振作……
电影的最后,用长达20分钟的时间,复刻了皇后乐队在1985年live aid演唱会当中足以载入史册的演唱。
片名取自最能代表弗雷迪(Freddie)音乐风格和个人特质的歌曲。《Bohemian Rhapsody》(波西米亚狂想曲)
歌曲全长6分钟,在当时的主流音乐时长都在3分钟的情况下,绝对是一种壮举。也从侧面反映出了非弗雷迪的个性和不羁,他认为他的音乐要包含更多的内核,又不能旗帜鲜明的只有一种曲风。
本曲音乐结构极为特殊,曲中无重复的副歌,而是由许多支离破碎且风格步调差异甚大的部分构成,包括歌剧,重金属,清唱等,并且充满著猛烈的意识流与噩梦色彩。这在流行音乐中是不可思议的。
评论家们大都把这首歌分为四个部分,一开始是Freddie Mercury在钢琴伴奏下的痛苦倾诉,后来则是Freddie Mercury用歌剧咏叹调与背景歌剧合声的对唱,再来一段狂飙淋漓的重金属,最后又是Freddie Mercury在钢琴伴奏下的倾诉。
这首歌成为英国当时销量最大的单曲(现为英国销售量第三),影响是如此之大,**以至现在有乐队出版结构复杂的歌曲都被称为XX年代的“Bohemian Rhapsody” **
现实世界的弗雷迪,是一个在音乐当中找寻自我的人,他热爱音乐,他喜欢看到台下的人为了他的音乐而疯狂。
他给自己的乐队起名叫“Queen”(因为翻译原因被翻译为皇后)象征着女王,我想他的本意是想做音乐世界当中的那个至高无上的女王。
他是个独特的人,他的音乐里有歌剧,有迷幻摇滚,有民谣等等,包罗万象。他是一个天生的歌者,他不屑于做父亲眼中所谓拥有崇高的思想,美好的语言,有意义作为的人。
他热爱自由,他要为和自己一样“不合群,特立独行”的人而歌唱。
作为一部电影,片中的故事连贯性很难让人深入当中,一会还在酒吧驻唱,一会就大获成功,一会又到了求婚的桥段,电影的节奏感有些失衡,让人跟不太上。
电影的最后,把前面过于平淡无奇的描述都兜回来了。仿佛前面的平淡是为了铺垫最后的爆发,也为了印证王者归来的盛况。
作为一部个人传记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无疑是成功的,拉米.马克雷将弗雷迪的动作,和他的那种不羁洒脱,表演的淋漓尽致。
在影片最后的那场live aid的表演中,每一次挥臂,每一个动作,甚至是表情的细节都向我们完美的展现了1985年的那场演唱会的盛况。我们再没有机会亲临那场史无前例的演唱会,但是电影的经典复刻,让我们在跟着大屏幕里欢呼的观众一起,重新回到了那个疯狂的,摇滚的年代。
影片选择在1985年戛然而至,让我们停留在那个弗雷迪重新归来的时刻,而一个引领时代的摇滚的传奇,就在我们面前,触手可及
弗雷迪在完成live aid的演唱之后,先后发行了几张专辑完成了一次史上最的巡回演唱会。
1986《A Kind Of Magic》
1988《Barcelona》
1989《The Miracle》
1991《Innuendo》
弗雷迪去世于1991年11月24日死于因艾滋病引发的肺炎。
微信公众号回复“波西米亚狂想曲”获取电影资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