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图像的起源

图像的起源

作者: 迦陵仙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3-05 06:57 被阅读0次

    关于图像最早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岩画中。岩画是典型的文字出现以前社会的产物,大约始于晚期智人的出现,又大约在社会获得书写方式、并以书写作为交流手段之后就逐渐消失了。

    岩画是什么呢?

    在全世界很多地区的悬崖峭壁或者阴暗的洞窟中,都发现了崖面壁画或者岩石凿刻的痕迹,我们把这些画在崖面上的图画,或者凿刻在岩石上的图画都称作“岩画”。目前所知最早的岩画创作于四、五万年以前。

    所以岩画产生于文字创造之前,是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的交流方式之一。那些画在山林崖面上的岩画,都是当时的人类表达自己情感和相互交流的方式,也是他们观察世界,表现世界的方式。

    可以列举几例岩画的实例。位于西藏日土县西南30公里处的任姆栋山,海拔6000米,在山体陡崖上就分布着一些岩画,距离地表十多米高。任姆栋的藏语意思是“画面”。在这座山,可见这座山就是根据岩画命名的。

    岩画共有40多个画面,画面内容包括太阳、月亮、动物、人物、武器等。动物最多,有牛、羊、马、骆驼、老虎、豹子、狗、狼、乌龟等等。人物的形象有的双手上举,有的拉弓射箭,有的手中拿着一根长长的棍子,棍子的一头带有穗子。


            西藏任姆栋岩画
    

    这里还需要提及文字和图像起源之间的关系问题。

    关于文字起源的最早记载,出自《易传》,大约是周代晚期或者秦汉时期的传说。《繫辞下》记载说: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guai)。**
    

    《繫辞》的本意是说,庖牺氏最先创造了八卦,八卦不是文字,而是图画,通过观察天上、地下、鸟兽等生活中可以看到的事物,然后创作了八卦。后来人们又用结绳的方法治理国家,再后来的圣人改用书契,书契就是文字的起源。

    但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序》在引用《繫辞》时做了一些改动: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蹏迒(ti hang)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乆 ,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的记载中认为《繫辞》没有把八卦当作文字的起源,也没有说谁创造了结绳,谁创造了书契。这种改动,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明文字发生的次序是先有庖牺发明八卦,然后又有神农氏发明结绳,然后仓颉发明书契,三个人前后有次序。而文字从八卦到结绳,再到文字,也是逐渐发展的过程,而且是由简到繁的过程。

    其实文字既不是起源于八卦也不是起源于结绳,更不是起源于仓颉造字。许慎在记录八卦结绳之后,说:“仓颉见鸟兽蹏迒之际,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也就是仓颉取象于万物的本形而图画其文,所以文字应该是起源于图画。所谓依类象形,就是“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既然文字取象于天、地、人、物、鸟兽、树木,所以文字也就是天地万物各别的图画。万物各异于其类其形,所以造字必得“依类象形”,万物的各种不同的形状,也就是文字的各种形状。唐代的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直截了当地说,“盖书契权与本于图像”。文字与图像同出一源,所以,古代传说中也说,造书与造图者同属一人。

    一些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直到现在还保存着非常接近图画的象形文字,比如云南省永甯丽江维西的摩梭人的文字,虽然也附有音符,但是大部分是一幅一幅连环的小型图片,一句话就像一张画。

    在公元前13世纪的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假借的应用,已经是很成熟的文字了。在商和周的青铜器铭文中,有时刻着几个非常接近于图画的文字,比如《殷文存》《续殷文存》和《金文编》附录上所见的都是这样的文字。

    在福建省华安汰溪仙字潭摩崖石刻中发现了6组岩刻,图形奇特,与金文、甲骨文相似,但是又有人面、兽面、舞蹈形象,既类似图画,又像是文字。


     福建省华安汰溪仙字潭摩崖石刻
    

    关于这些岩刻的年代,有研究认为可以提前到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3000年左右。关于这些岩刻到底是图像还是文字,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图像说。近年来有学者认为,华安石刻是古代岩画,有的表现杀戮俘虏后举行的祭祀活动,有的描述激烈的战斗场面以及征战胜利后的狂欢。整体是对商周时期福建南部越人部落间某次较大规模战争全过程的实况记载。可另有一些人却认为,石刻反映的是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古越人庆贺收成、祭祀祖先的场面。

    文字说。黄仲琴认为汰溪摩崖石刻“疑即古代兰雷民族所用,为爨字或苗文的一种。”刘蕙孙则识别出了十个半字,分别是“昱(明日),馘夷俘越,□吴王昱,吴战越,战番、□番”。

    可见,文字和图像同出一源。虽然如此,但文字和图画并不是一件事。最初用图画作为记录工具,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记名,二是记史。

    以画记名,古人往往在用器、祭器和明器上刻上作器者的族名,以表示器物的主权所属,所谓“夫鼎有铭,铭者自名也。”铭最初就是名字的意思。

    以画记史方面,在《吕氏谕大篇》中引用了《商书》中的内容,说“五世之庙,可以观怪”,意思是在这些宗庙里可以看到神仙鬼怪。屈原也曾“见楚贤王庙及公卿祠堂图画天地神灵古圣贤怪物行事。”这些所谓的在宗庙里面看到的神仙鬼怪,其实就是在祭祀先人的宗庙里面图画了一些神仙鬼怪的形象,用以表示和纪念去世的人。这里用的是图画来记录历史,而不是用文字来记录这些宗庙所供奉的到底是谁。

    《山海经》我国最古老的一本地理著作,这本书大约写成于战国时期,西汉初期有所删减。书中的内容主要是讲述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部族、物产、草木、鸟兽等。内容比较怪异,但是也保存了不少古代神话传说和史地材料。

    最初的《山海经》是附有图画的,甚至有学者推测先有图,后有文字,只是后来丢失了图画,只剩下了文本流传了下来。也说明这种以图记事的传统是继承了文字产生之前用图画来表达的方式。

    关于文字和图画的关系,还可以从以下这些证据加以说明。在中国史前的陶器上,有一些几何图案,这些几何状的花纹最初就是用来描绘具体事物的。安特生就把甘肃墓葬中出土的骨板上锯齿状的花纹认作是一种原始的文字符号,还进一步推测说,这种图案也许表达了一种与死者有关的抽象含义。

    在辛店发现的陶瓮上也刻画了一些人物鸟兽图案,唐兰就认为这是最初的文字。唐兰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呢?就是他通过将这些人物鸟兽图案与甲骨文、金文中的图形文字进行比较,发现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

    所以,以画记名和记录历史,都是用图画的方式发挥文字的功能,其产生要早于文字。

    借用唐兰的一段文字,来总结图画的起源和图画与文字的关系问题:

      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跟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但是 绘画只能描写印象,表现自然,不能完全表现出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所以不是文字。经过很长的时期,人类由渔猎社会,进入了农业社会,有了相当安定的居处,由小的部落积累成国家,有了剧烈的战争,交通一天天繁复起来,许多奇异的语言混合起来,有了较普通广泛的语言。在这个时候,有人画出一只老虎,任何人见了都会叫做“虎”,画出一只象,任何人见了都会说“象”,有了图画,加上统一的语言,如果那时的文化已经发展到那种需要,就立刻有了文字。     
    

    由此,我们也就清楚了,图画最初就是用来表征物体的,现在存在的可被人感知的物体都可以用图画来表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图画除了表现物体本身外,还需要标志身份,也就是作为族徽来使用,然后还需要记录历史。最后才被逐渐抽象出来变成了文字,可以传达更多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图像的起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nty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