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要点
我从来不认为“聪明”这东西是天生的,我更倾向于所谓的聪明,是习得的,是积累的,是可以不断成长的,甚至可能是完全没有上限的。
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可以从两个层面入手:看他脑子里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
看他脑子里那些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之间,有多少清晰、准确、必要的关联……
我们不断反复提炼、矫正、修正、添加、删除自己的概念,可很少有什么重要的概念,是我愿意直接套用词典释义的 —— 词典、百科只是“入门工具”,它们只能给出最基本的解释,那概念意味着什么,只能靠自己不断探求。
生意大抵上有以下几个层次:
满足温饱的生意;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能够成长的生意(富余越来越多);
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这里包含着一个很多人从来都没想过的概念:成长率)……
理论上,做“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生意”,真的谈不上是在“创业”,因为那种“以满足温饱为目标的生意”,总体上就是脆弱的,甚至可以说是“脆弱无比的”,它们从一开始就只能与各种事实上无法战胜的敌人作对:
微观上来看:
不动产成本(比如房租)在不断涨;
人力成本在不断涨;
竞争者数量越来越多……
宏观上来看:
每一次社会的经济结构变化对它们来说必然是一场浩劫……
在风险投资者眼里,“成长率”最重要。
“关键知识点”的奇妙之处也在这里,它太宝贵了,乃至于“无价”。
感悟:
通过这半年多的认知学习,明白只要比别人多学一点,就能甩开大部分的人。我一直想进国企,有个稳定的工作,再利用剩余时间做一份自己又擅长又有收入,还能成长的事业。目的就是把国企的工作当副业,自己的事当主业。于是开始看各种公务员,事业单位的书,刷习题。这次国资委考试顺利通过。但同时本地最大的一家民营企业给我双倍的薪资让我过去。恰巧今天看了本章明白速度*加速度会让你越跑越快。那到底是去国企还是民企的加速度快呢,还有个时间问题。国企时间多啊,可以高效利用。私企成长空间会大些。选择有时又比努力重要。这次我该如何选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