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琪罗他尝到一个人可能受到的一切苦难。
没有一天快乐,没有一天享受到真正的人生,九十年间的巨大的劳作,竟不能实现他梦想的计划于万一。
看米开朗琪罗传,一颗心是揪着的。他明明是富有的,而且十分富有。然我的见识中再没有第二个人像他——为他人散尽千金,自己却过着“如一个穷人,被劳作束缚着好似一匹马被磨轮的轴子系住一般”自苦(甚至可以说是自虐)的生活。
不疯魔不成活,他不成佛谁成佛?《名人传》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米开朗琪罗?上帝锤炼了一个怎样的米开朗琪罗?
001 他要成为一切
当他要建造什么纪念物时,他会费掉几年的光阴到石厂中去挑选石块,建筑搬运石块的大路;他要成为一切:工程师、手工人、斫石工人;他要独个子干完一切;建造宫邸、教堂,由他一个人来。这是一种判罚苦役的生活。他甚至不愿分出时间去饮食睡眠。
他总是开始,开始,却不能有何结果。
拖延的背后,是他的完美主义。没有对自己的极致要求,雕刻不出极致的作品。我们现在更提倡先完成再完美,提倡速度。然而成功从来就没有捷径,比如《优势成长》中见识到的新东方老师们的入职流程,比如李欣频令人赞叹的书柜,比如阅读量制霸全国无人能敌的“天下第一读书人”唐诺,比如啃了一摞关于高效阅读的书为我们提炼出木兰高效阅读法并分享名家阅读法的木兰。
所有撼动人心、打动人心的东西,无不出自于极致之手。
包括对家庭的付出,也体现出米开朗琪罗式的极致:他要挑起一切。
他的家庭的全部负担压在他一个人肩上。他们向他要钱。他没有钱,但那么骄傲,从不肯拒绝他们:他可以把自己卖掉,只是为要供应家庭向他要求的金钱。
依赖,甚至于被家人“吸食”倒也罢了,亲情舍不下“责任”二字,但是在那个“薄情与妒羡的环境”,对陌生人,米开朗琪罗也是至真至善的。
他爱令他侄子与侄女参与他的施舍,使他们为之感动,他亦令他们代他去做,但不把他说出来:因为他要他的慈惠保守秘密。“他爱实地去行善,而非貌为行善。”
他是把“真善美”三个字做到极致的人。为了这份极致,他要成为一切。
002 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
“一切”这个词,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出现的频次很高,比如:
痛苦久了,他竟嗜好有痛苦,他在其中觅得一种悲苦的乐趣:“愈使我受苦的我愈欢喜。”对于他,一切都成为痛苦的题目,——甚至爱,甚至善。“我的欢乐是悲哀。”没有一个人比他更不接近欢乐而更倾向于痛苦的了。
读到这里,我一颗揪着的心才放松下来。我想到宁远对张爱玲的解析:张爱玲真实的人生并没有我以为的那么不好。只是,她天性敏感。天冷了,一般人觉得冷,她觉得疼。
不必为他们叹息,那些苦痛是他们的欢喜,他们的养分。《名人传》中有这样一句话:最混乱最秽浊的地方就有鲜艳的花朵在探出头来。没有不堪的堆肥,哪有张爱玲的传世之作,哪有米开朗琪罗在71岁高龄接下的罗马教堂的煌煌穹顶?
如果你正受着你的苦,也不必为自己叹息,那些苦同样也是你的养分,即便你并不欢喜。受不了极致的苦,享不了顶层的快感,万物守恒。
003 非不能也,是不欲也
米开朗琪罗传里有个典故非常有趣:
翡冷翠的行政长官皮耶尔·索德里尼(即是决定交托米氏雕塑的人)去看这座像时,为表示他的高见计,加以若干批评:他认为鼻子太厚了。米开朗琪罗拿了剪刀和一些石粉爬上台架,轻轻地把剪刀动了几下,手中慢慢地散下若干粉屑;但他一些也没有改动鼻子,还是照它老样。于是,他转身向着长官问道:“现在请看。”——“现在,”索德里尼说,“它使我更欢喜了些。你把它改得有生气了。”于是,米开朗琪罗走下台架,暗暗地好笑。
强权之下,他卑怯吗?窥一斑而见。
那么他可以过我们所贪恋的俗世生活吗?
他原本追求的是最高级的快乐——非不能也,是不欲也——是为名人、伟人,是为不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