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学习第1276天印证班学习第346天《孟子学习》第10天(第一大组)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原文】: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孟子的智慧在于每一个道理都用一个非常切实的案例、比喻,让人易于通晓。大王您不去一统天下是不愿意做,而不是没有能力去做。大王您的恩惠能涉及动物,却偏偏不能涉及老百姓,是为什么?一支羽毛拿不起来是不愿意拿,一车柴草看不见是不愿意看。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是君王不愿意施恩惠的缘故。
同样致得良知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做。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推己及人,整个天下就像自己的手掌心一样,非常容易治理。
先给妻子做榜样,再推广到兄弟、家族、国家,由自己开始,推己及人以安天下。
连自己都做不到,妻子儿女都没有影响到,就是不容易做到。把好的行为做出印证,影响到身边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收获以下三点:不愿意做和没有能力做的区分;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实行仁政影响到身边人。
昨天突然收到一位参加演练老师的信息,说因工作原因不能参加演练,想退出。说到因为工作我也不好说什么,毕竟说除却家庭、工作生活以外才是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更何况这位家人是公益性组织24小时照顾智力不足的孩子,已经付出感多的了,我只好送出祝福,随时欢迎加入进点评责善志愿者队伍中来。
今天早上志愿者老师告诉我,这位家人很珍惜这次演练的机会,主动要求调一下时间,继续参加演练。我们的志愿者家人积极与其他几位参加演练的家人沟通链接,大家都积极配合,不一会儿功夫就协调好,恢复正常的学习状态。
第一时间我的内心受到了触动,被感动到了,想要走的人留也留不住,主动想要去做的人遇到任何困难都会积极想办法解决。这就是我要做和要我做之间的距离。
今天传我的家书,注重生活中的小细节,用心感受对方的感受。还记得上次麦收时,孩子放假回家我告诉儿子给爸爸发个红包,天气炎热,又累又热,爸爸去买点儿好吃的。先生收到儿子红包时脸上喜悦的表情让我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有被看到,被重视的重要性。这次趁机让这种爱在我们一家三口之间运转起来,是一种能量的流动,更是使家庭和谐的润滑剂。先生在儿子身上感受到的爱比我直接给到的还有分量,而儿子对爸爸也是真情流露的依赖,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成为我和爸爸坚强的后盾。
聆听自己的点评责善,时刻在觉察自己,有些地方的呈现还不是很成熟,需要进一步完善。比如今天最后一篇优秀功课的选取,本来想趁机邀请大家推广二维码,影响、播撒善种子,结果脑子突然短路,链接不上,出现小小的卡顿。
感受到立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立志、立什么样的志向。每分享一句话都是在为自己夯实基础,给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