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言

作者: 玫瑰家途 | 来源:发表于2019-12-09 12:38 被阅读0次
汉字。言

康熙字典

1.《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2.《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3.《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

《易·乾卦》庸言之信。

4.《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

5.《周礼·地官·大司徒》以鄕八𐛬纠万民,七曰造言之𐛬。《注》譌言惑众也。

6.《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

7.《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8.《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9.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

10.《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

11.一句为一言。

《左传·定四年》赵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

12.一字为一言。

《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13.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旣与余成言兮,後悔遁而有他。

14.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

15.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

16.《尔雅·释诂》言,我也。《诗·周南》言告师氏。《传》言,我也。师,女师也。

17.《博雅》问也。《周礼·春官》冢人:及葬,言鸾车象人。《注》言问其不如法度者。

18.《广雅》从也。

19.《释名》委也。

20.言言,高大貌。《诗·大雅》崇墉言言。《注》高大也。

21.箫名。《尔雅·释乐》大箫谓之言。《注》编二十三管,长尺四寸。

《韵会》或作䇾。

22.官名。《书·舜典》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惟允。《传》纳言,喉舌之官。

23.帻名。《後汉·舆服志》帻者,赜也。尚书赜收,方三寸,名曰纳言,示以忠正,显近职也。

24.地名。《诗·国风》出宿于干,飮饯于言。《传》适衞所经之地也。

25.山名。《隋书·地理志》郉州内丘县有千言山。

26.《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大言,日月所出。

27.人言,砒石别名。《本草纲目》砒出信州,故隐信字为人言。

28.姓。《潜夫论》桓叔之後有言氏,韩後姬姓也。

29.音银。和敬貌。《礼·玉藻》二爵而言言斯。《注》言言,与誾誾同,意气和悦貌。

30.《古诗》四座且莫喧,愿听歌一言。请说铜炉器,崔嵬象南山。

言,正式表达我的意见,观点或精神。

相关文章

  • 汉字。言

    康熙字典 1.《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 2.《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3.《释名》言,宣也。宣彼此...

  • 汉字悲言

    中文繁复唯美沉重,耄耋之年,具传更深情哲优能。拼文凑句随心所欲,联想脱跳如兔子。 字体工整大方排版方便,高辨...

  • 汉字与易之关系

    汉字与易之关系 前 言 1、汉字起源于易经的学说,是用易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明汉字的成因及其规律的学说。 任何一门...

  • 大众篆刻

    汉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共同体,千万不能退步。 印言美 印言志 印言情 印言趣 印言史 篆刻的核心是印面的美,...

  • 76. 「と言う」和「という」

    「言う」和「いう」是一个意思,但是通常表示用语言叙述什么的意思时,写作带汉字的「言う」。当「言う」的实质意义被弱化...

  • 自嘲

    日书汉字三千言, 不作太白不称仙, 桑墟南界有陇语, 贤官城里唱贤官。 ——《自嘲》

  • 《现代汉语》文字篇 形体第二

    目录 汉字的形体 一、现行汉字的前身 二、现行汉字的形体 三、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形体 一、现代汉字的前身 汉字...

  • 【菊言菊语】汉字真有趣

    “横竖撇捺有乾坤,一笔一画成文章。”为了让学生感受汉字的趣味,了解汉字的文化。我们进行了“汉字真有趣”的主题...

  • 020汉字“说”

    “说”是会意兼形声字。小篆从言从兑会意,兑兼表声。小篆从言从兑会意,兑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说”。汉字简化后写作...

  • 为什么有些经典用的是繁体字?

    用繁体字是为了更容易明白经典的内容,汉字本为成熟語言,言簡意賅,古人用字极其简练,能用一个字不用两个字,而且很多字...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汉字。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eb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