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历本 李芝兰 2021410030 15108558626
经过了教育见习、研习后,当自己在浅谈“如何上好中学历史课”这一主题时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认为,如何上好中学历史课离不开 个因素:基础知识的掌握、历史核心素养的贯穿、熟练教学基本技能、进行学情分析。基础知识的掌握。没有基础,何来进阶。知识体系环环相扣,没有夯实的基础,你的知识体系只会是漏洞百出,只懂表面,不懂原理。老师应具备精深的学科知识、灵活的教育教学知识以及广博的文化知识。掌握精深的学科知识,是教师“传道”的基本前提。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汲取并灵活运用新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汲取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积极回应新的挑战,追求卓越。历史核心素养的贯穿。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时空观念是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史料实证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历史解释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家国情怀是诸素养中价值追求的目标。熟练教学基本技能。基本技能,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能力,包括教学知识、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技能等。教学基本功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包括了三个方面:分析学生的起点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教师只有对学生的起点水平进行细致的了解和有效的分析,才能在设计教学方案制作的详略得当。把握好学生的学习动机,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我们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都会有一些改变。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每个学生在性格、爱好、思维、记忆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一些不同,会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稳定性和独特性。我们要根据一致性来制定自己的教学方法,如知识内容的深浅度和作业量、上课的速度等;根据体现出来的独特性我们也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策略。总之,以学为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的道路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先不断地牢记理论知识,再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提高,努力让自己磨炼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历史老师,才能上好每一堂历史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