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努力工作就是好活法-读稻盛和夫《活法》

努力工作就是好活法-读稻盛和夫《活法》

作者: 不之有之 | 来源:发表于2018-12-21 18:21 被阅读175次

《活法》稻盛和夫,林慧如译,2009年,东方出版社

感受:好多理念都有了解,也有同感。但是书中工作至上、利他之心、与宇宙和谐的观点还是引发较多感触,特别是"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的观点,对我有较大触动。应该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努力工作就是好活法!这与李跃儿的“孩子天生爱工作”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处。

  • 第一章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 第二章 用这样的原理原则去思考
  • 第三章 磨炼心智,提升心性
  • 第四章 以利他之心生活与工作
  • 第五章 与宇宙相和谐

前言

  1.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2. "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我希望大家把这一点铭记在心。
  3.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4. "思维方式"的问题。这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此说"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也并不过分。思维方式这个词好像很陌生,其实它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

第一章 你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1. 人生中,在要成就某件事的时候,应该以理想状态为目标,作为实现的过程,“深刻思考直至清晰看见”.换言之,就是要有持续的强烈的愿望。当你确定了想要的,剩下的就是把它坚强的信念,并把它提高到一个强烈的愿望,直到你能“看得见”成功的意象。
  2. 成功的两大因素:缜密计划和前期准备。“乐观地设想、悲观地计划、愉快地执行”.这在成就某些事情、变愿望为现实上是非常必要的。
  3. “我们内心有个吸引灾难的磁石。生病是因为有一颗吸引生病的羸弱的心。”
  4. “人类的力量真是无穷大啊!” 对看似高不可攀的目标,毫不畏缩,倾注极大热情,一心一意地钻研。这使得我们自身的能力得到惊人的提高,或者说让沉睡中的巨大潜能迸发出来。
  5. 牢记“有意注意”的人生。有句话,叫做“有意注意”.就是指有意识地加以注意。也就是有目的地、认真地、把意识和神经集中在对象上。所谓有意注意,就比如类似使用锥子的行为。锥子是一种通过把力量凝集在最前端的一点上,高效达到目的的工具。这个功能的核心就是“集中力”.无论是谁,只要像锥子一样,集中全部力量在一个目标上,就一定能成功。
  6. 能用自己的力量去创造自己美好人生的人,一定拥有超大的梦想和超过自身能力的愿望。

第二章 用这样的原理原则去思考

  1. 简单是做人和做事的最佳原则 我们往往倾向于把事情考虑得过于复杂化,其实事情本质是很单纯的。表面看上去很复杂的事情,其实也是由若干简单因素组合而成。
  2. 只有自己辛苦赚取的钱财才是真正的利益。”明知吃亏也要遵守的哲学,明知有苦也要承受的觉悟,我们是否心存这些?这才是是否能够度过真正充实完满的人生,是否能够收获成功果实的分水岭。
  3. 像哲学家那样的深沉思考,武士那样廉洁的心,小官吏那样的才智,老百姓那样强健的身体。只有这些因素齐备后才能成为社会有用的“俊杰”.
  4. 若没在现场挥洒汗水就不可能做好经营----只有亲历亲为的体验才能成为最宝贵的财富。
  5. 成事的人是自我燃烧、还把能量传弟给周围的人,他们绝对不是按照他人吩咐、等待他人命令才开始行动的人,而是在指令到来以前,自己率先而为并成为别人的榜样,是富于能动性、积极性的人。
  6. 认真、拼命,尽力工作--听起来也许有些平凡。但是,正是这些平凡的语句里隐藏着人生的真谛。
  7. 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看似复杂的现象,其实不过是简单的投影。”把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博大,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第三章 磨炼心智,提升心性

  1. 明代思想家吕新吾在其着述《呻吟语》中明确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即: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资质;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资质;聪明才辩,是第三等资质。”

  2. 磨砺心智所需要的“六个精进”

    •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比任何人更多钻研,而且一心一意保持下去。如果有闲工夫抱怨不满,还不如努力前进、提高,即使只是一厘米。
    • (2)戒骄戒躁 “谦受益”是中国的古语,谦虚之心能召来幸福、净化灵魂。
    • (3)每天自我反省。每日检查自己的行动和心里状态,是否只考虑了自己的利益,是否卑怯的举止等,自省自戒,努力改正。
    • (4)感谢生命 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培养对任何细小的事情都心怀感激的心性。
    • (5)行善积德 “积善之家有余庆”,提倡行善、积德,特别注意要有同情心,行善积德有好报。
    • (6)摒弃掉感性所带来的烦恼 不要总是忿忿不平、杞人忧天、自寻烦恼。相反地,为了不致事后后悔,更应全身心地投入。
  3. 据说释迦牟尼用寓言将人类被欲求纠缠的真相作了如下阐述。

    有一点长,但不妨介绍一下: 深秋的一天,枯木瑟瑟中,有位路人急急忙忙地往家里赶。猛一看,脚下散落着很多白色的东西。再仔细一看,原来是人的骨头。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人骨呢?--令人毛骨悚然又不可思议,他继续前行,一头正在咆哮的猛虎朝他迎面走来。 路人大吃一惊,原来是被这只猛虎吃掉的可怜的同路人的骨头啊!他一边想着一边慌忙转身,朝来时的路飞快地逃跑。但是,似乎是迷路了,他竟然来到了悬崖峭壁前,悬崖下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老虎,进退两难之中,路人爬上了一棵长在悬崖峭壁边的松树上。但是,老虎也张开了可怕的大爪开始往松树上爬。 现在真正完了,正在万念俱灰之际看见眼前的树枝上垂下一根藤条,路人顺着藤条哧溜了下去。但是,藤条在中间断了,旅客被悬在空中,不得上下。 上面老虎舔着舌头,虎视眈眈。再向下看,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赤、黑、青三匹龙严阵以待,要把他吃掉。上面还传来吱吱的响声,抬眼一看,黑白两只老鼠在啃藤条的根部。 这样上去,藤条被老鼠用牙齿咬断,路人不得不朝张开血盆大口的龙落下去。在这八面围困之中,他认为首先应该赶跑老鼠,试着摇了摇藤条。于是,有温热的东西掉在脸庞上,舔一舔,是甜甜的蜂蜜。原来,藤条的根部有蜜蜂巢,每一次摇动都会有蜂蜜掉下来。他开始喜欢上甘露一样的蜂蜜味道。于是,竟然忘记自己已置身穷途末路之中--尽管处于龙虎争食的夹缝中、且唯一的救命藤条也正被老鼠啃食--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动摇晃这根救命绳索,陶醉于蜂蜜的甘甜中。 释迦牟尼说这就是贪婪的人类的本来面目。在被逼得走投无路的危机状况中,仍然忍不住舔拭蜂蜜,这是我们人类无能为力的本性。 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听到期个寓言后惊叹道:“没有比这更形象地表达人类欲望之深的了。”确实,没有比这更真切地表达人类的生活态度或者人类的欲望了。 在这个故事里,老虎表示死亡或生病。松树表示世上的地位、财产、名誉,黑白老鼠表示白天和黑夜亦即时间的推移。人不断受死亡的威胁和追逐,但仍然执着于生命。可是,生命只是像藤条一样飘摇无常地不可靠。 藤条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我们一年又一年越来越接近似乎已经逃离了的死亡,但是,即使缩短自己的寿命或生命仍然想要得到“蜜”.人就是与那种无止境的贪婪有切不断的缘。这就是释迦牟尼要告诉我们的人的真相。

  4. 在一百零八个烦恼中,欲望、愚痴、愤怒这三毒是使人类苦难深重的元凶,重要的是尽可能“远离欲望”.

    例如,我们每天都不得不对各种各样的事情作出判断。瞬间的判断大部分都是出自本能(就是欲望)得出的答案。所以在回答对方以前,一旦保留最初的判断,要求对方稍等片刻,同时自问: “这个想法里是否有自己的欲望在起作用呢?是否混杂了个人的私心?” 这样,在下结论以前,先加上“理性的缓冲”,就能够做到不是出于欲望进行判断而是尽可能基于理性判断。至少,在思考的过程中设置理性的回路,我认为这是远离欲望极其重要的事情。

  5. 抑制欲望和私心本身,就是接近利他之心。我认为利他之心是人类所有德行中最高、最善的德行。

  6. 劳动的喜悦是世上最大的喜悦。在劳动中获得的喜悦是特别的,绝对不是游玩和兴趣可以代替的。认真、努力地工作,克服痛苦和辛苦后取得成功时的成就感,是人世间无可替代的喜悦。

  7. 把释迦牟尼的“六波罗蜜”铭记在心 所谓“六波罗蜜”,是指在佛道中,为了一点点接近醒悟的境界必须进行了菩萨道。即为了磨炼心智、提高灵魂不可缺少的修行。主要有以下六项:
    (1)布施 具备为世间为他人的利他之心。为他人谋利,对他人有怜悯之心。人需要经常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 所谓布施,一般用于施舍(喜弃)的意思。本来指即使牺牲自我普济众生的意思。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有这样善良的心。 由于有对他人怜悯之心,人类才能提高自己的心智。
    (2)持戒 说的是一个人所不可为的恶行,强调遵守戒律的重要性。正如已经讲到的那样,人类是各种各样烦恼的载体,很难离开欲望、愚痴、愤怒三大毒素。所以必须自我抑制这要烦恼,控制自己的言行。将贪婪、猜忌、嫉妒、怒恨…这些烦恼、欲望抑制的本身就是持戒。
    (3)精进 全心全意应对任何事情,也就是指努力。所谓努力,我认为必须是“不服输于任何人”的精神。通过前言中介绍的二宫尊德的例子就可以知道,只有这样的努力精进才能提高心智、砥砺人格,古今中外伟人们的人生就如实地证明了这一点。
    (4)忍辱 不屈服苦难、忍受苦难。人生在世,波澜万丈,将遭遇各种各样的苦难。但是,不屈服,不逃避,忍耐并不断努力才能锻炼我们的心智,磨炼我们的人性。
    (5)禅定 在喧嚣嘈杂、忙忙碌碌的社会中,我们常常被时间追逐,没有工夫深刻思考,每天步履匆匆。尽管这样,有必要每日至少静心一次,宁静地凝视自我,集中精神,安定摇荡迷乱的心。不一定打禅或冥想,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点时间,使心灵宁静很重要的。
    (6)智慧 通过以上布施、持戒、精进、忍辱、禅定五个修养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宇宙的“智慧”,即参悟的境界。那个时候,就可以靠近制约天地自然力大本理和掌管宇宙的真理,换言之就是释迦牟尼所说的智慧。

    六波罗蜜的六个修养就是指达到参悟的修行之道。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容易实践、而且作为提高心智的途径,最根本、最重要的是“精进”----不惜努力拼命地工作。

  8. 勤勉努力的态度与自豪感和生存的意义一脉相通,并能创造丰富的内心世界,甚至也从劳动中体会到人生的意义。

第四章 以利他之心生活与工作

关于地狱和天堂。

在某个寺院,年轻的修行僧问老师:“听说在那个世界有地狱和天堂,地狱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在那个世界确实既有地狱也有天堂。但是,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表面上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地方,唯一不同的是那儿的人们的心。” 老师继续讲道:“地狱和天堂里各有一个相同的锅,锅里煮着鲜美的面条。但是,吃面条很辛苦,因为只能使用长度为一米的长筷子。住在地狱的人,大家争先恐后想先吃,抢着把筷子放到锅里夹面条。但筷子太长,面条不能送到嘴里去,最后抢夺他人夹的面条,你争我夺,面条四处飞溅,谁也吃不到自己跟前的面条。美味可口的面条就在眼前,然而每一个都因饥饿而衰。这就是地狱的光景。 与此相反,在天堂,同样的条件下情况却大不相同。任何人一旦用自己的长筷夹住面条,就往锅对面人的嘴里送,’你先请‘,让对方先吃。这样,吃过的人说’谢谢,下面轮到你吃了‘作为感谢和回赠,帮对方取面条。所以,天堂里的所有人都能从容吃到面条,每个人都心满意足。”即使居住在相同的世界里,对他人是否热情、关心就决定那里是天堂还是地狱。这就是这个小故事想要告诉世人的道理。

第五章 与宇宙相和谐

  1. 命运和因果定律,这两大原理支配着每一个人的人生。掌握人生的这两个力量之间也存在力学关系,因果定律的力量略微超过命运的力量。所以,即使是与生俱来的命运,我们也能够通过利用因果报应的法则加以改变。
  2. 中国古典名着《阴骘(zhi)集》总结出来的。《阴骘集》汇编于明代,书中介绍了袁了凡这个历史人物的相关故事。
  3. 宇宙自身具备使一切更好的意志,促使从属于它的一切万物成长发展。因此宇宙中的一切事物不断成长、发展是必然的,我们人类也不例外。如果思维方式、生活态度与宇宙的意志相同,工作和人生必定都会通畅顺达。
  4. 有句禅语说:”悟道前,伐木、运水;悟道后,伐木、运水。“进入佛门以后,我依然一边一心向佛,一边在尘世沾染风尘。但是我自己知道,其实我的内心已发生了变化。
  5. ”辛苦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只要活着,辛苦就是必然的。“接着,他又说,”灾难来临时,不要消沉,而是高兴。因为灾难能够把以前附在灵魂上的罪孽消除。这一点灾难就消除了你遗忘的罪孽,所以,稻盛,我应该祝贺你!“ 听到这里我感觉自己被拯救了。社会的批判、”天意的考验“这些我都坦率地接受了。老师的一番话比任何安慰都有价值,我领悟到了人类生存的伟大意义。
  6. 人的本质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来到人世?这是人生追求的永恒命题。

伊斯兰学、东洋哲学的大家--井筒俊彦关于人类的本质阐述如下: 如果冥思苦想力求解明人类的本质,我们就将接近精巧纯真、无限透明的意识。你会非常清晰的感受到自我的存在,其他五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全部消失,最后只有”存在“这种的意识状态,同时,你还将意识到世间万象都是这种”存在“构成的。这种意识状态本身就揭示了人类的本质。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一样,名叫稻盛和夫的人不是原来就存在的,而只不过是某一个存在偶尔变成了我这个人。

  1. 努力勤奋地工作、心怀感恩之心、善思善行、诚恳地反省并约束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持续磨炼心智、提高人格。努力做到这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才正是人生的意义。除此之外我以为没有别的活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努力工作就是好活法-读稻盛和夫《活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ev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