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看待孩子“负面行为”的正确姿势

看待孩子“负面行为”的正确姿势

作者: 自律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8-17 07:23 被阅读0次

    【香知蜜读1341】  2019/08/17 星期六  荐书蜜友:书童珊珊

    文:杨杰

    在我做过12年的亲子咨询中,大部分孩子的难题,都是因为内动力不足。

    所谓的内在动力,指的是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内在,是为了享受乐趣,提高能力。这个出发点,与自己有关,与体验有关,能自得其乐。

    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部汽车,有内在动力的人,既拥有发动机,又能生产燃料,自给自足,形成了做事的闭环,能直接驱动自己。

    不管承不承认,家长普遍对孩子的积极行为缺乏感知,巨大的进步常常看不见;但是,对孩子的负面行为,往往明察秋毫。

    仿佛每个家长都被预装了一个警报器,孩子的行为只要稍微偏向了负面。

    比如:见人不打招呼,害羞,不爱阅读啊,喜欢玩游戏,写作业慢,等等。

    家长就会立刻启动预警系统:不行,我得提醒孩子,我得想办法改变他,我要给他讲道理,让他知道什么是正确的。

    如果孩子不听,那么,就加大剂量提醒、改变、教导。孩子回应的,往往是烦躁、抗拒和倔强,于是,那个具体的负面行为没有消除,最终,亲子关系的质量也急转直下。

    在这个教导和抗拒的循环中,报警器让家长扮演了非常糟糕的角色。放大了孩子的负面行为,对孩子的认知不客观。

    我们需要从一个相对客观的角度,来看待孩子的负面行为。其中,孩子的有些所谓的负面行为,是因为家长在心中定义的正常标准过高,甚至把满分当及格线。

    比如写作业,家长认为好好写作业,就是坐下来,百分百专心,埋头奋笔疾书,只听到笔尖沙沙划过本子的声音,一旦孩子中途上个厕所、出来拿个零食、跟妈妈说几句话,就被定义为不专心、磨蹭。于是,就在本来没有问题的地方,硬生生地制造出了问题。

    怎么客观地看待孩子的负面行为?这个办法叫做一念之转。其实这个办法非常简单,只有四句话,分别是:那是真的吗?你能百分百肯定那是真的吗?当你持有这个想法时,你会如何反应?你没有那个想法,你会是怎样的人呢?

    还有一种情况,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阶段性地会出现一些负面行为,如果不干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

    当然,孩子的有些负面行为,确实不能放任,需要直面问题,这时候,我们需要3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就是没有好的办法,不要急于出手。没想出好的办法坚决按兵不动,这样的话,就会不断练习快速想办法,久而久之,现场的反应就会特别快。

    家长陷入焦虑状态,就会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有办法就管,没办法就胡乱地管,总之,对自己是一个安慰。但这对孩子来说,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破坏力。

    第二个原则,回应的方法,简洁、利落、克制。大部分家长,当孩子犯了错误,会觉得这孩子怎么这样?从对事变成了对人。最终,两个人陷入争吵,一个目标都没有达成。

    比如,妈妈提醒孩子补上前一天的作业,结果发现作业偷工减料,就数落孩子,孩子就跟妈妈急眼了。妈妈质问孩子,这是什么态度?孩子继续写。

    但有时候故意找茬,比如,非得用红笔写作业。像这位妈妈,每天晚上跟孩子吵好几架,互相指责,没有聚焦主要问题,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

    其实,这件事情只需要两句话就解决了,把漏掉的作业补上,不许用红笔。妈妈不去指责数落孩子,孩子纠缠的时候,就聚焦这两点,监督到位即可。

    第三个原则,允许重犯。通常,家长特别痛恨孩子重复犯错误,潜台词是:我不都教你了吗,你怎么还犯?

    如果是在咨询中,我会反问家长:你自己能做到犯错一次就彻底改正吗?家长5秒钟以前还那么理直气壮,瞬间就心虚了。

    这句话我们彼此都懂,在咨询中,家长在同一个问题上重犯的次数,她自己都数不过来。然后,我就调侃说:不带这么欺负小孩的。

    这些方法看上去很宽松,但是别忘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然能有长进。

    说实话,这样的方法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是,它像一套组合拳,每个地方淡淡的回应,汇聚到一起的力量,可以让问题在一小段时间里不知不觉地消失,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基础感觉。

    同时,要特别提醒的是,教育不要有洁癖,不要指望孩子身上任何负面行为都没有。

    我常常打比方,孩子的任何一个成长切面,都像是建筑现场,永远凌乱,永远尘土飞扬,但是请你相信,他最终一定能变成一座壮观的、整洁的大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待孩子“负面行为”的正确姿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ofh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