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小米咖啡
很多事情,开始的时候,很难。过程,更难。结束,却是异常简单。
当事情的发展与自己想法不一致,偏离自己初心时,就会反复思量它的意义和价值。而这份意义和价值与自己的期待相差甚远时,便很难保持当初那份热爱,失去动力。勉强,没有意义,不如结束。
如果生命是八十岁,那么此时已经过去了一半。若每十年是一个周期,那么剩下四个周期。如此这般,便想到了总有人在提问的一个问题,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如果,再追加一个问题,那么如果有来生,还会再来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回答。以前,在读李叔同人物传记的时候,非常不能理解他后来的遁入空门行为。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也因为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前半生,在世人看来是完美的,很少有人能企及。在尘世间,他有自己的热爱。那么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在盛年,悄然出家,从绚烂至极到回归平淡,这是为什么呢?
弘一法师最后的绝笔是四个字“悲欣交集”。每个人看了,掺杂着自己的人生感悟,有着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悲,是众生之苦;欣,是自己解脱。有人认为:这是佛家心境,念佛见佛,一悲一喜。仁者见仁,但这是弘一法师给自己这一生的注解,他自己了然。
这一路,我们当是可以欣赏路上的不同风景。这一生,我们当是会经历各自的悲欢离合,希望与失望,兴奋与沮丧,成功与失败。当把这所有的滋味都尝过后,那么接下来呢?好像又要继续回答,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也许我们没有用文字来一一表述和记录我们这一生的意义,但一直用自己的行动来回答,或不屈,或折服。不屈的,选择了继续折腾。折服的,选择了随波逐流。只有在行至生命尽头的那天,才会揭晓自己最终的选择。这都是对自己生命诠释的方式。
鲁迅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如果无光可借,自己至少可以成为自己的光。即使不够闪耀,照不到他人,也可以照亮自己前行的路,温暖自己,驱逐暗夜里的寒凉。
如果有来生,还会再来吗?不会。
这一生,有爱、有意义,足矣。若再有趣,已是奢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