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看无戒老师的书《38°C爱情》:吴启因为手臂摔骨折了在家养伤,父母逼着她去上学,她表示自己坚决不去读大学,最后用绝食来反抗,父母终于妥协了。
一直到第四天,父亲站在门外,无力地跟我说了一句话:“你不后悔就好,去吃饭吧!不上就不上了。”
看到这里,我眼眶一热,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因为我是父母,理解父母对儿女的爱,对着叛逆的女儿,父亲是又气又爱,最终爱战胜了气愤,女儿用绝食来抗议,父亲不忍女儿挨饿,无奈之下做出了让步。“无力”在这里用得经典,只这一个词,就将父母对儿女的疼爱体现得淋漓尽致,堪称点睛之词。
接着往下读到第8章,吴启和王鹤允经过一番波折后终于恋爱了。我不自觉地嘴角上扬,记忆便回到了青春年少时代,“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张扬。”
这便是一部好作品的象征吧!让读者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引起读者的共鸣。
昨天读了一个文友的短篇小说,回头看自己的文章,发现我的是典型的故事文,明白了故事文和小说之间的差异。
今天读了无戒老师的小说,又有了新的认知,感觉自己目前的故事文,只是在“编”故事,而不是“写”故事,更没有代入自己去写。像老师说的,写文章先要能感动自己,然后才能感动别人。
即便是“编”故事,也要将自己代入进去,让自己进入作品里,如果自己是故事里的人物,自己会怎么做怎么想,然后再用心地去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