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主是修行的目的。
2、如果你能真正明白心空,并借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久而久之,你就可能得“定”。
3、什么叫“定”?有的人认为,只要打坐时心无旁骛,那便是得定。这种看法非常片面。
因为修行是为了改善人的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如果只有打坐的时候才能够静下心来,一旦开始处理日常事务,又把正念忘得干干净净,修行就失去了意义。
真正的定力,是一种自信,是一种专注,也是一种坚定。有了这种坚定,你才能在日常生活的每个环节中管理好自己的心,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不再被欲望、陈旧观念与社会共识所摇动,也不会被纷纷扰扰的世事闹得心神不宁。
这时候,你才会真正变得自主与宁静。能够主宰心灵的你,也就不再是妄心的奴隶,也就不会跟着念头四处奔走而六神无主了。
4、我们提倡是一种真正的自主,这种自主跟真心一样是灵动的,是能够生起妙用的。
要实现它,你必须拥有一种真正的智慧,懂得分辨什么是心灵的营养,什么又是心灵的糟粕与迷药。
5、反夫的自主容易陷入偏执,使自己难以进步,这是一种狭隘的心态;看破后的自主,则是一种博大,它既有容纳一切有益营养的胸怀,又有拒绝一切假象及谬论的气魄。
6、无论处于什么境地,都能主动选择,而非被动接受,这就是真正的自主。
7、世界上的一切纷争都来源于欲望与无知,发起纷争的主角都不是受益者,都是妄念的奴隶。
8、世上的一切都是虚幻无常的,它们不过是心灵的显现,包括禅修时得到的奇妙觉受,也不过是终将归于空性的幻影。就连那千万人所追求的证果与成佛,都仅仅是心灵的改变,它无法让我们的躯体不朽,更找不到实体的果可证。
但是,正是对此真理的毫不怀疑,才让我们在幻觉般的生命旅途中,能够活得自在、快乐。
9、唯有宇宙间大善大美的精神,它历练前年,经历了无数的天灾人难,却仍然未曾腐朽。可见,世上唯一能够达到相对永恒的,便是那大善大美的精神,它也叫“功德”。
10、你必须先让自己成为大善大美精神的载体,才谈得上如何融入智慧的大海,得到相对的永恒。明心见性时,你就明白证果和成f都是心性的作用。
11、所有的功德都源于清净心。
12、“金刚”比喻本元心,“经”就是要用认知到的本元心引导众生,去教化众生。当你明白了自己的心性,明白了自己的金刚心,见到了空性,就等于见到了《 经》。
明白了心能生万法、万物,能生功德、罪恶,能陷轮回,能证涅槃,你也就明白了《 经》的奥义。
13、地震了,震不走这个本元心;起火了,烧不毁这个本元心;发了大水,淹不死这个本元心;起风了,刮不走这个本元心;撞车了,撞不坏这个本元心;下雨了,淋不湿这个本元心……
网友评论